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决不能失信于西北人民”

时间:2019/08/13  点击:762


       

■70年关辉历程 70年难忘记忆 档案故事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的一个橱窗里,陈列着老式计算器、眼镜等物品,这些老物件向人们述说着中国电机之父、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钟兆琳先生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

钟兆琳生于1901年,1918年考入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7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后应邀回国执教于交通大学,教授“电机工程”“交流电机”等课程。1933年,他带领学生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发电机,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

1955年4月,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钟兆琳作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对此非常赞成并积极支持。他的表率作用,鼓舞激励了许多教师、学生。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保存的这副眼镜,就是钟兆琳西迁时戴着的眼镜,陪伴他度过了在西安的几十年时光。

1957年,正是西迁关键时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迁校工作异常艰难。周恩来总理曾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夫人身体又不好,可留在上海。但钟兆琳毅然决然地说:“共和国的西部就像当年的美国西部一样需要开发,当初校务委员会开会表决,我是举手赞成了的,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

就这样,钟兆琳将卧病在床的夫人留在上海交给女儿照顾,将两个儿子留在北方,将一辆英国小汽车处理掉,只简单带了一些日常必备物品,便独自一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初到西安时,这里除了刚刚竣工的教学楼和宿舍,杂草丛生,夜里时常还有野狼出没,校园内的马路亦没有建好。学生在灞桥热电厂实习,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大雪弥漫,大家想钟老师肯定来不了,但大家正说着,却见他身穿破大衣,满身泥雪,跌跌撞撞地扑进了门。由于赶路匆忙,他的这副眼镜也摔坏了,他就简单固定一下,继续给学生上课。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创业初期,一分一秒对于西迁者来说都异常珍贵。

钟兆琳治学严谨,对学生和青年教师倾尽所有。由于条件限制,有时授课地点就在他的宿舍,学生们缺少计算工具,他时常将计算器借给学生用,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师生们依然秉承老交大的优良传统,专心治学。

经过不懈努力,钟兆琳带头创建的电机实验室,不仅成了西北最早、规模最大的实验室,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为纪念这位我国电机学科和电机制造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西安交通大学将电机实验室命名为“钟兆琳电机工程实验室”。

1982年,已是82岁高龄的钟兆琳,虽身患多种疾病,但浓浓的赤子之心却依然牵挂着西北建设,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与病痛,奔赴新疆考察,开始了西安交大支援新疆高校建设的帮扶工作,促进开设了新疆少数民族班。

1990年4月4日,带着深深的不舍,钟兆琳走完了传奇的一生。他在病重之时,牵挂的还是祖国大西北的教育发展,他留下遗嘱:“今我重病在床,仍望再有所贡献,我愿将我工资积蓄主要部分贡献建立教育基金会,奖励后学,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以遂我毕生所愿。”

钟兆琳教授的西迁故事是上世纪50年代6000名交大西迁前辈的缩影,他们共同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鼓舞着交大师生在奋斗中砥砺前行!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13日第2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8/13

上一篇:上海强化中小学体育艺术特色
下一篇:课后服务成了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