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谢谢张老师。”今年暑假,在湖南省安化县梅溪村村委会大楼里,每次下课时张兹华都要对一群七八岁左右的孩子满脸笑容地提问,而她也总能得到孩子们认真的回答。
今年21岁的张兹华是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看上去神采奕奕、自信大方的她,之前经历了很多辛酸。如今,在政府和学校的帮助下,她渡过了生活的难关,不仅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上大学,还回馈家乡,在村里成立了“青少年成长中心”,免费教留守儿童学英语、背古诗、做科学实验、唱歌等,被大家誉为精准扶贫扶出的励志青年。
精准帮扶解后顾之忧
张兹华1998年7月出生于安化县,13岁时父亲车祸去世,高三时母亲因患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妹妹还年幼,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的身上。
2014年6月,张兹华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能领到3000余元贫困补助维持生活。2018年1月开始,政府实施兜底保障措施,张兹华一家每月能领到1000余元保障金。
为了帮助三姐妹上好学,梅溪村驻村扶贫干部时常去看望张兹华。“有我们在,你们就安心读书”,扶贫干部的话成了张兹华的一颗“定心丸”。
2016年,张兹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长沙师范学院。2017年,该校为张兹华三姐妹制定了帮扶方案,向教育局申请将两个妹妹转至就近的小学与中学就读,并空出一间大学寝室让姐妹三人居住;给张兹华提供暑期兼职的机会;对姐妹三人的思想和心理进行教育与帮扶,减轻压力;组织志愿服务队学生义务为妹妹做好学业课外辅导……2018年春节,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教师们还筹集了4000元帮助三姐妹过新年。
当地政府也对张兹华家进行了危房改造,解决了漏水、停电等一系列问题。张兹华说:“现在村里给每家每户修了水龙头,我们再也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去井里挑水了。”
带着两个妹妹上大学
有坚强的帮扶做后盾,张兹华的生活没了后顾之忧,但她希望自强不息,成为生活的强者。她决定,带着两个妹妹上大学。
从2018年9月开始,张兹华的寝室成为学生宿舍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早晨6点半,张兹华叫醒熟睡的妹妹,送她们上学。晚上7点,她开始专心辅导她们的家庭作业。等妹妹们进入梦乡,张兹华这才打开一盏小灯,开始记单词、写论文。
“辅导作业、开家长会、洗衣服、讲故事……我在这里的角色就是妈妈。”张兹华笑着说。
为督促妹妹,张兹华将“每天4瓶水”“半小时阅读”等9项任务整理制成一个工作表,贴在了床头。“我们生活上需要相互激励,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打一个勾。”她说。
为了攒钱,张兹华勤工助学在学校食堂擦桌子,还跑去10公里外的辅导机构当助教。每月赚的500元钱大多花在了妹妹身上,给她们买铅笔、作文书和生活用品……虽然生活拮据,穿的是别人捐赠的衣服,但她们三人从未感到自卑。张兹华常常告诉妹妹:“虽然我们不同于普通家庭,但生活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好的。”
妹妹梓梓的一张铅笔画,被张兹华贴在了寝室门的正中央,她画的是自己梦想的家——每一层的阳台上都有花草,晾着漂亮衣服,每一扇窗户后都是幸福的人。“这一定会是我们的未来!”张兹华自信地说。
回馈家乡传递爱心
接受爱,传递爱。张兹华所在的梅溪村,是个“去镇上要绕十几个弯、翻越几座山”的村落,当地有大量的留守儿童。第一次放寒假回到家乡,张兹华发现受家庭的影响,家乡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等问题。“我的心底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种子。”张兹华说。
2019年寒假,张兹华联系同村的两名大学生,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成立了“青少年成长中心”,努力发现学生闪光点,鼓励他们建立自信,不断完善自我。
“在话剧《王二小》中演日本兵的陈陈只有5岁,经过我反复指导,他在表演当天流利地背出了台词;一年级的兰兰是中心里最忙的孩子,跆拳道、朗诵、舞蹈等节目她都没落下……”说起印象深刻的孩子,张兹华眼里是毫不掩饰的骄傲。
返回长沙的那一天,孩子扯着她的衣角依依不舍:“张老师,你可不可以不走。”张兹华说:“我要去外面学习更多的本领,回来再教给你们!”
今年6月,张兹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我想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用学到的知识造福家乡的孩子们。”暑假前,张兹华又回到了梅溪村,带着孩子看望老人、开运动会、教他们垃圾分类知识,将她得到的爱传递下去。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16日第1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