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幼儿园课程应是因地制宜的,不是千园一面或一成不变的。如同我园,一所涉外的上海市示范性公办园,园内有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的500多名中外幼儿一起游戏、学习和生活。与之匹配的是,我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100%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5.5%研究生学历。
但是,如果将课程“变”的权利无限制地赋予教师,那么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成了园所教育质量的唯一依存。如果过度限制教师“变”的可能与空间,也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从而脱离幼儿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主张允许、鼓励教师“变”,并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两种“变”的方法:一种是“调适”,即通过课程的实施,搜集来自各方面对课程的反馈信息,对已有课程进行改编的过程。另一种是“创生”,即在遵循本园已有课程理念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重新选择符合教育目的和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设计,丰富原有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的调适与创生——
关注时代变化的新要求新挑战
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社会对他们提出了哪些面向未来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决定了我们如何对课程的目标进行调适与创生。
我园课程发展轨迹是这样的:1997年,开始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经过近10年的研究形成了“幼儿自主性课程”。2002年开办境外班后,2008年开始建构多元文化课程,将课程逐步定位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自主性发展课程”。
随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深化,内外因的交替作用下,今天我们再来看自主性,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于是,我们重新诠释:从个体自身特性看,自主性表现在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创性、自信心等方面;从社会特征看,自主性表现在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方面。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之中,构成一个社会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
于是,我们把课程目标调整为:以国际化的视野,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自主性的培养,使其符合社会发展、具有中国心。并且,逐步勾勒出课程走向坐标,中国心是原点,向上是未来胜任力,横向是国际理解力。
可以说,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新要求、时代赋予幼儿教育的新变化,不断引发课程目标的调适与创生,指明课程实施的走向。
课程内容的调适与创生——
反映幼儿生活与社会发展要求
课程内容要回归幼儿的生活,在内容的选择上确实需要教师颇费思量。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发展现实中,哪些与原有的课程内容有差异?这个问题是教师最易发现的问题,决定我们如何调适与创生课程的微观内容。当教师走入幼儿的生活世界,与幼儿的思想产生共鸣时,才可能把教学内容、情境等问题联系起来。
例如,在中班“交通工具”主题的二次调适与创生中,随着时代的推移,书中重点介绍的交通工具与当前幼儿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差异。因为幼儿已不再对飞机产生新奇感,参观飞机场也不宜作为主要活动予以实施。结合当时上海举办世博会,幼儿有去过世博会的经验,并对世博会各场馆交通工具感兴趣,我们对“交通工具”主题框架进行了调适与创生。之后,世博会的热点已过去,而教师在实施中又开始思考“幼儿眼中的交通工具”。于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最终得出:幼儿对交通工具关注度排前三位的依次是地铁、车、邮轮。在汇总信息后,园部通过教研的引领,组织教师共同分析,对主题做了第二次调适与创生。
由此,我们看到社会发展与幼儿的经验是一种动态的同步发展过程。对于幼儿园而言,虽然可纳入教育的内容很多,但在其中如何取舍,使其符合社会、园所文化,却是每个园所需要深入思考的。在课程内容的调适与创生方面,我们梳理总结出调研先行、团队共研、资源甄选等策略,把握整个课程的方向。而这些思考,也体现在不断自我修订的课程方案中。
课程实施的调适与创生——
虚实结合的推进中凸显文化自信
如何让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传承与创新地把握原则,做出合理的改变?由于我园的背景是国际多元文化,因此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要永远将文化自信放在首位。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设计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同时,也要有能体现课程内涵和特色的硬件打造,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比如,我们打造了多元文化体验馆。活动室是目前许多园所必建的课程环境,是按部就班打造几个美劳室、科探室,还是围绕我们的课程,思考如何实现让幼儿了解世界、尊重文化的目的呢?通过多次的争论与可行性预测,我们打造了以五大洲为背景的多元文化体验馆,活动形式定位在:体验。
目前,多元文化体验馆共设有中国馆、亚洲馆、非洲馆、欧洲馆、美洲馆、大洋洲馆6个场馆,其中,中国馆占地面积最大。我们通过浸润式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中国文化、感受文化差异、分享想法,结合园所文化周等活动,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颗文化启蒙的种子,实现“中国心、世界情”的教育愿景。
课程调适与创生的机制——
有效保障才能显示课程领导力
我们认为只有建立了机制,调适与创生才有了真正的空间与可能性,而且能反哺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凸显课程领导力,让教师敢于“变”、懂得“变”、反思“变”?
首先,自上而下,进行园部统筹实施、制定方案。我们成立了由园长、保教主任牵头的课程领导小组,通过教研组长的引领,建立了领导组织与管理部门和培训、计划、总结、研讨交流等制度,并引入外部支持,将课程内容具体落实到周、日,确保教师在使用上的便捷高效。其次,自下而上,发挥先行班组与项目小组的作用。课程调适以点带面推进,先行班组率先实施,其将统整的课程内容全部实施,在评价反馈机制的监督下,带动其他班组由点带面逐渐向其他班级推开。再其次,过程监督,不断完善课程调适与创生的流程。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与教研组长在寒暑假里进行全面课程安排。教研组长与先行班组在以往课程的基础上先列选几个活动主题,开学初进行适宜性的讨论,并增加与幼儿园特色相匹配的“自主性”“多元文化”“社会实践”“家园配合”等课程内容。
例如,某课程内容调适与创生的具体流程:发起——一定是由教师发起。幼儿园给基本框架,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调适与创生需求。认可——调适的认可需要符合班级中三分之二以上幼儿的需求。创生的认可要优先考虑幼儿园中外籍孩子来源国家。权限——调适可由园级骨干以上教师自行调整(向园部报备),其他教师对内容的调适需通过两位园级骨干教师的同意(在教研组报备)。对效果的评价——对调适与创生的效果评价,决定了是否对新内容进行保留。奖励——对精彩的调适与创生,园部给予奖励。
课程是孩子接受教育最基本的载体,也是贯彻教育方针的最主要途径。课程领导力体现在园长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了解孩子的现状,找寻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改善课程文化,在国际视野中传递一种教育的自信,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作者系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26日第3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