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思政课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怎样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中国高等教育》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林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卓高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利、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冬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等学校应当如何发力?
《中国高等教育》记者: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思政课老师看来,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林泰
林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问题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
徐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发力。一是横向,也就是要全面,也就是要同频共振,同向同行,齐心协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强化全员育人,不仅是思政课教师,还要有辅导员、行政干部、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也要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仅是思政课堂,还有专业课课堂、实验室、网络空间的共同助力。二是纵向,也就是要贯通,讲求的是教育方式、工作实效的问题。要做到教育理论清晰透彻,教育形式生动形象,教育效果深入人心,教育成果促进实践。这需要思政工作者精心策划,精准施教,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突出以实效性为目的的思政教育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
吴满意:办好思政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思政课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对思政课建设的精准定位;是党对教育工作坚强领导的体现;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办教育、推进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因而,全面贯彻这一方针,各类学校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二是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真正形成思政教育大格局;三是配齐建好建强师资队伍;四是将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进行建设;五是作为各类学校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到位与否的重要标准。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卓高生
卓高生:第一,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第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三,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利
王学利: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解决好“四个正确认识”问题(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冬妹
林冬妹:首先,需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立身之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其次,各级各类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做到“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和“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再次,要全党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怎样切实办好关键课程?
《中国高等教育》记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怎样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林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做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很多,如党团工作、教学工作、社会实践等,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就是说,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方面的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最关键的。我们通常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这个提法和关键课程是相通的。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这个意义上讲,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课程,一点也不为过。
徐川:理直气壮就是不能犹犹豫豫,不能含混不清,不能底气不足,要顶天立地,要旗帜鲜明。开好思政课就是要各方“守好渠”“种好田”,形成协同效应。一要理直气壮强课程。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设置机构、开设课程、配足师资、定好标准,不打折扣、不作变通。二要理直气壮强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回应了时代关切,回答了现实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要讲清、讲好、讲透。三要理直气壮强实践。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按照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回应学生需求,注重切实效果,开展好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明道理、行大道。四要理直气壮强保障。充分落实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积极对标各项制度,严格规范教师言行,科学评价学生学习,瞄准铸魂育人目标。
吴满意:办好思政课,教师理要直气要壮讲好思政课,一是要深入钻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明了思政课在这一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讲出学理性;二是要深刻把握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讲出自豪,讲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三是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出情感,讲出文化自信;四是深刻把握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办学治校方面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抒爱国情、明强国志、突出报国行,讲出信心,显出能力;五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卓高生:第一,要充分认识办好思政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巩固发展,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第二,要充分认识办好思政课的基础和条件。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植培育,有长期做好思政课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保障,必须理直气壮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王学利:立德树人的“德”是指什么?我认为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提炼、高度概括和“总纲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既是个人的德,也是民族的德,国家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几千年文脉不断的深厚力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林冬妹:开好思政课的“理直”,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不可代替”的“关键”课程,关系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伟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开好思政课的“气壮”,在于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和“重要基础”这些基础和条件,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和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把学校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在大中小学开设思政课,怎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中国高等教育》记者: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林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从娃娃抓起,要贯穿于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整个教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从娃娃抓起,我理解是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学要有分工,又有衔接,螺旋上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内涵,怎么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来安排课程,确实是我们思政课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我建议由教育部门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基层一些好的做法提炼出来,分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徐川:现实地看,小学就有《道德与法治》,中学开始有政治课,大学有思政课,重要的问题讲三遍,但这三遍要讲得不一样,要让学生觉得解渴,目前看还有空间。一是要厘清边界。避免阶段间、课程间内容过度重复,确保各阶段课程各有所为、各尽其力、各有所获、各见其成。二是要层层递进。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设置,科学制订各阶段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按照各阶段特点,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加强熏陶感化,注重实践育人。三是要理顺机制。要搭建平台,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吴满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必须:一是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同向同行,向上向善,具有大视野,形成大格局,共筑思政课建设“同心圆”;二是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针对学生具体状况和特点,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内容设置上各有侧重,注重教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三是课堂上下、校内校外、网上网下内容融合、立体推进,强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配套性;四是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五是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定期交流机制。
卓高生: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体系衔接,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在现有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顶层内容体系设计,探索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内容。第二,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联动分析机制。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快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出台落细落实可操作的以教学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师职务聘任改革文件,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师教育信息通报和联动机制。第三,拓展思政课堂空间,强化协同效应。要坚持“开门办思政”的理念,充分用好思政课外各种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要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合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
王学利: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牛鼻子。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使思政课始终遵循知情意行的形成过程,贴近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系要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也要研究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教育给谁教,怎么教的问题。例如,我们新疆职业院校创新了因事而化、依事论理的《德育活动课》《党在我心中 永远跟党走》等新疆地方课教材的体例就是有益的探索,当然,新形势下也面临内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问题。
林冬妹:首先,统筹学段衔接,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一体化的德育顶层内容体系,确保不同学段衔接,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四大板块为重点的德育顶层内容体系,探索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内容教育序列。其次,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教师是关键。在高校,一方面加强专职教师培养,另一方面用好兼职队伍。在中小学,关键要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我们将启动全员培训,设置学分,加强职后培养。再次,推动课程思政,发挥协同效应。在高校,建立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中小学,形成以思政课为关键,语文、历史为骨干,其他各门课为支撑的德育课程体系。
瞄准 “六个方面素养”,怎样给学生播种真善美?
《中国高等教育》记者: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怎样瞄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素养”标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林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信仰,传播理想信念、人格道德等,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传道就是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自己专门的领域,要按照教学大纲去讲课,解惑就是要帮助同学们解除思想困惑。所以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比一般的专业课程要求更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单纯教好自己专业课的一个学者,而应该朝着思想家兼学者的方向去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六个方面素养”的要求体现了对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政治和业务方面的全面的要求,这个要求确实非常高。要达到这个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徐川:首先,要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要信仰坚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堂堂正正做好领航灯和引路人。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论底子厚了,根子就扎得深,腰板就硬,自然就理直气壮。其次,要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要豪情满怀,坚定为党尽责、为国育人的信念,做到能教、乐教、教好。大学不是象牙塔,也不是桃花源,思政课教师要精于课本,还要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关注网络,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热点难点,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到课程言之有物,贴合实际。第三,要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思政课教师还要注重修养,提升气质,要多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要人格高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才实学、嘉言懿行去感召学生、赢得学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吴满意:思政课教师提升和强化“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方面素养”标准,非常重要。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在政治上强起来,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恪守党的原则,保持政治清醒与定力,用信仰之光照亮学生前进的路。二是要用更深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时代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来温养来滋润自己和学生;三是要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己,引导学生;四是要广泛阅读,深入学习,盘活知识存量,增加知识总量,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理解能力,扩展国际化视野,学会用历史眼光和发展眼光看待与审视问题,讲究生动、具体和形象地引导学生;五是做到学高与身正统一,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六是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卓高生:第一,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切实学深悟透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旗帜鲜明表明政治立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第二,必须自觉加强理论和职业能力学习,提升教学实效。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通过多途径的研修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将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第三,必须努力提升道德修养,回归潜心教书育人本分。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饱学之士,还要成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率先垂范的好老师,需要以自我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境界感染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立德树人的思政课教书育人中去,做到“回归课堂、热爱课堂、珍惜课堂、敬畏课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王学利:办好思政课包括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管理评价改革及有力物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但根本在人,关键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就是要用自己的真信、真懂、真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来给学生播撒真善美种子,解决自信问题是思政课教师的底气和政治立场站位;情怀要深,在新疆只有用自己爱国爱疆的情怀来育人,才能培养出有担当奉献精神的学生;视野要广,这就需要教师用宽阔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做支撑。思维要新、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师德立下的更高的标准,我感受到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需要我们在不断探索追求的道路上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品德修养。
林冬妹:首先,要将“政治要强”放在首位。打铁必须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政治理想,把握政治方向,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要厚植家国情怀,堂堂正正做“人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深厚情怀感人、以严格自律示范、以高尚人格引领,为学生一生打下马克思主义基础。再次,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汲取智慧滋养,以宽广视野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研究世界。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创新理念拓展教学方法与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启迪学生思想、开阔学生视野、塑造学生灵魂。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怎样切实坚持“八个统一”?
《中国高等教育》记者: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那么,思政课改革创新怎样切实坚持“八个统一”?
林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我们要切实坚持“八个统一”。思想性、理论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要求,怎么把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能让学生接受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能够回答这个时代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能让学生感到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受到学生的欢迎。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必须切实坚持“八个统一”。“八个统一”有些是从内容上讲的,有些是从形式上讲的。前面四个统一侧重在内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强的政治性,要让学生接受,就得很透彻地讲清楚理论;让学生感觉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旗帜鲜明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起来。后面四个统一主要是从形式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统一的,但讲授形式可以发挥教师各自特长、百花齐放;要发挥教师主导下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灌输,但灌输的原则必须通过启发式的方法才能被学生接受;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也必须做好隐藏在其他工作和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徐川: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统一”高屋建瓴,高度凝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方法和目标。我认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是“入耳入脑入心入行”,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追溯“是什么”。讲清讲透理论,包括理论源流,历史发展,横纵对比,当代发展,实践状况等等,尤其是要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直面“为什么”。有坚定的信仰,有充足的自信,我们要敢于、善于讲为什么。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基础,有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做支撑,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把问题讲好讲清讲透。比如,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等等。第三,聚焦“怎么做”。思想的伟力只有在解释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有效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并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纸上谈兵,要教会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和提升自己思想政治水平的能力。
吴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八个统一”,不仅是方法论,也是办好思政课的基本要求与遵循。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是学会用学术话语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就是要学会在注重知识引导的同时强化价值引导,突出灵魂塑造;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是要学会找准问题,把握症结,以更好的方式完成目标与任务;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学会要达成在实践中坚持用科学理论引路指向;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是要学会在尊重差异、注重多样的基础上强化统一性、一元性;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就是要学会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性、主导性和引领性带动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就是要学会先进理论必须靠灌输的前置性,又注重启发方式显效果;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就是学会要毫不含糊地亮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显性教育的态度,理直气壮地进行这种教育,同时也注意讲究方式方法。
卓高生:第一,思政课教师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学科经典作品,提升自我理性思维能力,用逻辑严密的学理论证回应学生的思想困点、疑点,实现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以理服人”;第二,思政课教学要凸显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引导学生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做到“理实统一”;第三,思政课改革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政课程建设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材教学体系、学科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形式,把基本原理变为生动道理,把有意义的事做的有意思,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做到“情理交融”。
王学利:思想性和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统一思想需要让人心服口服,这就需要理论的彻底性。新编2018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内容上守正创新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教什么的问题是国家事权,我国古已有之。但如何提高亲和力和针对性?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高职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教育对象不同于普通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着力解决好给谁教,怎么教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八个统一”为我们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基本依循。例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我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我们创新了“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其中,“案例导引”依事论理,就是为了因事而化解决亲和力问题,“问题核心”就是为了提高针对性问题,“探究式”就是遵循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我汇报的思路:实践教学3D展示馆、“壹网情深”移动学习平台就是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要求,解决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对接问题,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学评价创新。
林冬妹:坚持“八个统一”,要做到四点:一要坚持以理服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理念、涵养道德观念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练就“不怕问”“问不怕”“怕不问”的本领。二要做好价值引导。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既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勇于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要营造活力课堂。讲好故事,营造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教学场景。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执政、改革开放等故事,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深入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四要形成协同效应。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创新方式、拓展渠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国高等教育》记者 唐景莉 李石纯)
原载2019年第9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