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9/16  点击:560


       

摘 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专业化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突出问题主要是“不适应”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观念更新是根本、加大投入是保障、体制机制是关键,必须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师;发展;改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为人师表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基因。北京师范大学名字中有“师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也是学校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北京师范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为人民幸福筑基石、为师生发展谋福祉的初心,努力开创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和核心价值,也深刻地认识到当前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困难和矛盾。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高,教师队伍是关键因素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以后,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树木离不开园丁,树人离不开教师。人民群众对于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也离不开教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形成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更离不开教师。我们需要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教师群体既要师德为先、率先垂范,又要有本事、能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2014年9月,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深切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新时期高校加强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基本指引。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突出问题,主要是“不适应”的问题

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衡量,教师队伍的师德引领作用尚需要提高,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亟待加强;教师队伍专业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在不少领域与国际同行存在着差距,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还有待提高,在一些地方尊师重教风气还没有形成,社会上不时出现诋毁教师形象、贬低教师行业的舆论,造成不良、甚至恶劣影响;教师职业发展不清晰、不充分、不平衡、不持续,造成一些教师情绪低落、干劲不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教师队伍当前的问题还是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不适应国际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需要的问题。

教师队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环境层面看,财政投入在有些方面存在“见物不见人”的问题,对于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公用经费投入显著增加,但对于人员待遇的提高远远不足;经费投入总量是增加的,但对于经费的使用却存在着不合理的限制,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和浪费。从高校的层面看,管理和服务不够人性化,甚至在有些方面存在缺乏对教师的尊重;在学校治理中,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得不到充分落实,教师在民主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够;体制机制僵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锅饭”问题还比较严重,缺乏激励教师干事创业的氛围等。

因此,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水平不足、压力不足、动力不足的问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既要存量提升,也要增量改进;既要加大考核和激励,也要提高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原动力。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解决好高校教师队伍“不适应”的问题,引导广大教师以教书为业、以教书为荣、以教书为乐。

解决教师队伍“不适应”的问题,资源保障必不可少

解决教师队伍的不适应,资源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资源配置既是高校的事情,也是政府的事情;表面是一个组织内部的工作,实际上是组织内外环境不断交织、共同决定的结果。我们必须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在国际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大背景下,来审视、考虑和安排资源配置,特别是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发和利用要确保持续不断的充足投入。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国际竞争,就包含着生产要素的国际竞争,甚至面临以国际价格开展的竞争。全世界范围内人才争夺战白热化,西方国家开始限制人才流动。在这种背景下,要打赢人才争夺战、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就要下大力气对人才进行投入。这种投入,既要向人才引进投入,也要向人才培养投入;既要向提高教师素质投入,也要向待遇保障投入;既要改善高校教师的工作条件,也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既要给他们可以干事业的经费,也要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用好经费的权力。总之,在资源向教师队伍建设投入过程中,既要不断加大投入,也要不断提高效益。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机制改革要动真格、见真招、出实效

教师队伍建设和开发,体制机制改革要动真格、见真招、出实效。高校的资源配置向队伍建设倾斜,就要建立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和以提高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对关系:

第一,事业吸引与待遇保障的关系。高校教师作为高知群体,对其有效激励不能仅仅靠“钱”,还要考虑教师的权利和权力。以事业激励人,就是要尊重教师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的治理体系中要有制度性安排;涉及学术的问题,更多地交由教师这些专业人员来决策;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学校要关心关怀教师,去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做好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工作。既要避免“眼里只有钱”,也要避免“只顾谈清高”,不能让广大教师常常为钱而担忧,要给高校教师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和干事创业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惠及普遍与奖励优秀的关系。高校在出台待遇政策时,必须厘清保障因素与激励因素。有些待遇是解决教师群体安全需要的,而有些则是要解决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待遇政策既要保证总体较合理、差距可接受,也要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由于许多待遇存在刚性,往往“能上不能下”,教师群体普遍受益的政策中,要避免出现新的“大锅饭”和“铁饭碗”;由于奖励优秀是少数人受益,因此少数人受益的政策要做到政策公开、标准较高、程序透明、令人信服。

第三,水平导向与绩效导向的关系。这些年,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各级各类的人才计划和人才称号,“称号”往往代表着干事的水平,通常拥有人才称号的教师待遇要远高于没有人才称号的教师。这些人才计划的获得者,绝大部分是有真才实学的,但也有名不副实的,个别拥有人才称号的学者,坐吃“老本”、不思进取,产出不高、甚至没有产出。这就要求高校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针对性地解决能力素质与实际业绩不一致的问题、能干与肯干的问题,激励机制上要将能力因素、实绩因素、贡献因素相结合进行考虑,设计复合型的激励政策体系,克服“四唯”倾向。

第四,一视同仁与分类考核的关系。由于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规律、不同岗位有着不同岗位的要求、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特点;因此,高校在设计评价体系时,一定要避免“一刀切”“切一刀”。激励政策既要考虑教育科研规律共通性,指标选取也要考虑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上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群体,选取不同的考核指标、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如工科教师与文科教师、教学系列与科研系列、实践型导师与理论课教师等,不能一概而论。反之,分类考核也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说分类评价就过分强调“相对性”而自我放松、降低标准,分类标准也要听取本专业、本学科和本行业之外的意见和评价。

第五,全面评价与突出重点的关系。高校教师的全面素质包含了多个方面的要素和要求,如品德、知识、能力、业绩、贡献。平常工作中,显性指标往往是与教学工作量、科研经费数量和重要性、各类获奖数量、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等挂钩的,这些指标容易量化或容易受到重视。还有一些类似于隐性的指标,如师德师风、学术诚信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基本要求,但平时又很难量化。显性指标不等同于硬性指标,隐性指标也不等同于软性指标。高校不仅要关注显性指标,而且也要关注隐性指标。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成就或事故,应当得到奖或惩;教师在学术诚信方面出现问题,也要进行严肃处理。

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观念更新是根本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学校党委的重要责任。在高校中,党要牢牢把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导权。高校领导班子需要不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齐抓共管,落实责任。一是学校要做好正面引导教育,在学校里树立正气,不断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热爱教育、爱岗敬业的氛围。二是学校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要敢于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敢于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要求广大教师,从而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平衡。三是高校院系作为基层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任务,是教学科研的“一线”和“现场”。学校应当鼓励支持院系开展同行评价、同事监督,鼓励院系进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探索和改革,在这些改革出现挫折的时候,学校应当宽容,应当支持院系加强管理、为改革者“撑腰”,也应当帮助院系妥善处理改革中的矛盾,使设定好的改革思路不为个案所迷惑、所阻断。四是学校要尊重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相信基层出经验、基层出政策,鼓励教师专业团体的学术自治、鼓励教师群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作者王守军,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19-07-19].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03-28)[2019-07-19].http://www.gov.cn/xinwen/2018-03/28/content_5278034.htm.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EB/OL].(2019-06-11)[2019-07-19].http://www.gov.cn/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99239.htm.

《北京教育》杂志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9/16

上一篇:欢欢喜喜搬新家
下一篇: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