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坚持“八个统一”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之一)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这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更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键词]思政课;八个统一;建设规律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八个统一”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更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八个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在此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深化了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有其自身的规律,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受其自身规律的支配。思政课是一种复合的现象,因此,它的发展要遵循一个规律群。“八个统一”立足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规律,紧紧围绕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是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所在。
“八个统一”科学回答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有效路径。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用“八个统一”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从主渠道这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回答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八个统一”从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建设原则和教学方法三个层面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深刻指出了思政课如何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为科学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供了解决方略。
“八个统一”揭示了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和发展期待。“八个统一”深刻揭示了思政课建设的系统性,它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又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载体,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元指导和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又要树立“大思政”理念,推动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不断增强育人协同效应;既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又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增加学生的“四个自信”,有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个统一”提供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八个统一”直面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广大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出了深刻回答,它不仅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而且还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这“八个统一”,每一个都是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只有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才能让思政课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益无穷。比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是要以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学理分析回答学生的疑问,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说透彻说明白,产生思想共鸣,从而让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行;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才能让科学理论春风化雨、滋润心灵,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等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统一”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
坚持“八个统一”,根本在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八个统一”作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虽然视角不同,但从质的规定上看,蕴含着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
1.课程价值论层面。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都体现了思政课价值论的基本要求。首先,思政课是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一门课程,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它必须始终坚持以政治性为灵魂,坚持用科学的政治理论为指导去推动改革创新。而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又是建立在具有严密科学逻辑的基础之上,任何改革创新都不能削弱思政课的政治功能,不能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而要通过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着力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加强学理性探索中更科学地、更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其次,知识性与价值性是思政课固有的两种基本元素。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更在于政治理论和思想观念的传播。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和思想理论回应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在事实判断的过程中学会价值判断,学会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思政课要解决好思想观念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这一关键问题。这就需要厘清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所谓建设就是“立”,就是要旗帜鲜明、坚定自信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所谓批判就是“破”,就是要敢于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发声,能够用真理的力量回击错误观点和思潮。“批判”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建设”是为了更加有力地“批判”,两者相辅相承,互为一体。质言之,这“三个统一”其实都是围绕着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价值意义进行不同维度上的阐述,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价值目标。
2.课程建设原则层面。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从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层面而言。一方面,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思政课具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具体教学目标,思政课之所以要突出理论性,是由其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所决定。但同时,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综合素质,而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光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有效的实践教学才能完成,才能真正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思政课教学既要立足课堂,也要走出课堂,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育,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另一方面,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思政课彰显的特殊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是要着力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这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有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实现价值引领。通过以上“两个统一”,旨在更有效推进思政课的课程建设。
3.教学方法论层面。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是从思政课教学方法上而言。首先,主导性和主体性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及兴趣差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施。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和选择,不断激发主体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能力,不断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正确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其次,灌输教育和启发教育是教学中的两个有效教学方法。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就要求坚持理论“灌输”的基本原则。坚持灌输理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是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不可动摇。但理论灌输不等于思想强制,也不等于方法单一。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在坚持“灌输”方法的同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受教激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以增强理论讲授的吸引力和时效性,彰显理论本身的魅力。再次,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种基本教学方法。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开的场所,有组织、有系统、有阵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隐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隐性资源和环境,运用非常规和隐蔽的方式,使得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进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两者具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同时又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从目前看,我国思政课教学仍以显性教育为主,但隐性教育已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交流平台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交互式新载体,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而又有效的融合,从而使思政课教学绽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三个层面,课程价值论层面的三个统一是灵魂,也是核心,它统领着其他两个层面的五个统一;后五个统一是为了贯彻落实思政课政治价值而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论的三个统一是对课程建设原则中两个统一的细化,两者互相呼应;课程建设原则层面和教学方法论层面的五个统一如果得以有效落实,又将有力促进思政课政治价值的有效实现,“八个统一”之间相辅相承,互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内在逻辑链。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统一”的实现路径
“八个统一”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有效落实“八个统一”,需要学校、社会、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一方面,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结了党和国家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的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浓厚力量,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思政课青年教师要有信心讲好思政课。另一方面,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四个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办好思政课,需要学科的发展来提供学理性支撑,需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热点难点问题的系统性、科学性诠释。新时代要积极推动思政课学科体系建设,总结思政课基本规律,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推进思政课学科体系建设。第一,要着力构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的思政课教育体系,要用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的广角,拓宽视野、创新思维,不断为学科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夯实理论基础。第二,要深入研究学科的热点问题。学科的热点研究与学科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闭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的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双向互动机制,在学科发展中推动热点研究,在热点研究中实现学科发展,往复循环,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指导的。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才能为其提供科学指引与理论支撑。第三,要注重思政课教材的编写。教材是教学之本,编好用好教材是讲好思政课的前提保证。要组织专家学者系统性、高质量地编写思政课教材,确保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理论性、规范性、鲜活性,才能真正把“八个统一”落到实处。
2.要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思政课的特殊性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思政课只有常讲常新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需要通过思政课为广大青少年及时解答,而要讲透讲清这些问题就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思政课师资输送的源头,也是我们主渠道主阵地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之源。其次,要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方面,要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同时也要为教师提供国内外学习培训的机会,教育部和省级层面可以考虑建立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以此推动教师的轮训与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学科地位,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从而吸引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积极投入到思政课的教师队伍中来。再次,要保证思政课教师的足额配备,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方面素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3.要切实加强党委的领导和作用发挥。新时代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学校党委必须充分认识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坚决改变当前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压缩思政课堂教学课时的现象。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要不断优化新时代思政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实现“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全员育人,要确保社会参与层面的“广度”“深度”“温度”“效度”,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思政课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各级党委既要树立“大思政”理念,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又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加快建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评估机制与奖惩机制等,确保思政课建设落实落细。
“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一方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八个统一”是一个整体,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思考和坚持,实现思政课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另一方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党和国家持续高度重视,需要一代又一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持续奋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持“八个统一”关键是持续坚持。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人的重要渠道,其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建立健全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思政课旨在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需要更为持久更为深入的改革创新。
[本文为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编号VEA17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步云,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原载2019年第9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