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迅速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伊始,来华留学就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已经逐步发生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抗之势。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军事敌视的政策。为了迅速打开外交局面,到1949年底,新中国相继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鲜、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6月25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研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政府提出交换留学生的建议,并责成当时的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外交部、教育部组成专门小组,拟定计划与有关国家商谈交换留学生事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政府除了同意与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分别交换留学生外,还主动向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政府提出交换留学生的建议,得到这些国家的积极回应并很快达成协议。
1950年8月31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正式向教育部下达了接收上述5国留学生的任务。
1950年至1951年,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接受了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等东欧5国的33名留学生。1952年9月,清华大学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成建制并入北京大学,更名为“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一年,还接受了两批共89名朝鲜学生到北大实习。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亚洲、非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63年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明确了接收外国留学生工作要为中国政治与外交工作大局服务,为各国文化交流及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了解和友谊服务的方针。
从1950年到1965年,中国共接收来自68个国家的7239名来华留学生,分布在全国17个城市的94所学校。其中,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有6571人,约占全部来华留学生的90.8%;来自其他亚、非、拉国家的留学生有533人,约占7.3%;来自西欧、北美及日本的留学生有135人,约占1.9%。
之后,来华留学工作受“文革”影响不得不停顿。1966年9月19日,中国教育部照会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来华留学生回国休学1年,返华时间另行通知,往返旅费由中国政府负担。来华留学生招生与教育工作中断了7年,留学生大都中断了在华学业。
1973年,中国开始恢复接收留学生,但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很小。据统计,1973年至1977年间,中国累计接收留学生仅2063人。
1950年至1978年的28年间,中国累计接收培养了12800名来华留学生,几乎全部由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虽然当时我国接收留学生的规模、国别和数量十分有限,但是这些留学生毕业后,很多人日后成为了驻华大使、汉语言专家、历史学教授、新闻机构驻华首席记者等,为推动他们各自的国家与中国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罗马尼亚前驻华大使罗明和夫人汉学家萨安娜、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阿尔巴尼亚前驻华大使塔希尔·埃莱兹、冰岛前驻华全权公使鲍德松、马耳他前驻华大使克俚福、法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北京歌德学院前院长阿克曼、CNN北京分社社长兼首席记者吉米,等等。
稳步发展时期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来华留学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1979年和1984年先后召开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提出了来华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来华留学工作是中国援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的工作。
从1978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规模持续增长,生源国逐步扩大,自费留学生从无到有,人数迅速增长。
1978年,中国首次实行在国外通过考试录取来华留学生。1979年,国务院批准《关于接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问题的请示》,为自费来华留学工作做好了准备。1980年,中国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办外国人中文短训问题的通知》,为国内高校接收自费短训留学生创造了条件。1984年,在中国高校学习的留学生总数增至6144人,其中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增至3551人。
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招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力,使我国高校可以直接面对国际学生市场,这是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为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提供了政策基础。1989年12月18日,高等院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在同济大学成立,由专门从事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留管干部、教师及专家学者组成。截至2017年,已有会员院校935所。学会创办了会刊《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
1993年,中国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教育体制。此后,高校开始真正成为来华留学教育的主体,来华留学生特别是自费来华留学生迅速增长。
2000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以9号令的形式公布了《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为高校的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坐标。
在此阶段,众多高校成立了专门对留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和管理的机构,国际教育学院或汉语文化学院等应运而生,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深入开展对外汉语本体和教学法的研究,对外汉语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来华留学教育得以稳步发展。
提质增效时期
进入21世纪后,来华留学步入了迅猛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与多个国家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来华留学成为新时期国家对外开放的亮点,是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场合庄严承诺,增加来华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2011年,第二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中方宣布到2013年共向美国提供1万名中美人文交流专项奖学金名额;2012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承诺,未来3年向非洲提供180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期间,宣布未来3年将向加勒比9国提供1000个各类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
2011年11月22日,由教育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共同组成的来华留学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正式成立。
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按洲别统计:亚洲学生总数为295043人,占59.95%;非洲学生总数为81562人,占16.57%;欧洲学生总数为73618人,占14.96%;美洲学生总数为35733人,占7.26%;大洋洲学生总数为6229人,占1.27%。按国别排序前15名为:韩国50600人,泰国28608人,巴基斯坦28023人,印度23198人,美国20996人,俄罗斯19239人,印度尼西亚15050人,老挝14645人,日本14230人,哈萨克斯坦11784人,越南11299人,孟加拉10735人,法国10695人,蒙古10158人,马来西亚9479人。按经费办法统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6304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2.81%;其他留学生42914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19%。
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几乎涵盖所有学科门类,来华留学总体规模、生源国别、接收单位、专业结构、培养层次等多项统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新时代的来华留学新形势,对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教育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主题,对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作出具体部署。
2017年6月,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着重强调高等学校改进管理,提升质量,增强来华教育的吸引力。对教学质量、生源质量和教学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这个文件对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针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制定和实施的全国统一的基本规范,这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石。教育部将持续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招生、教学和考试考核标准,保障生源和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趋同化管理”是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改革的方向之一。《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保障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与合法权益。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既要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也要看到来华留学生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以合理、公平、审慎为原则,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文化,尽快融入学校和社会。在教育教学方面,建立有效的教学辅导体系,向来华留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在管理服务方面,组织和引导来华留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课外教育活动,促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
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历史表明,来华留学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国际外交的重要途径,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抓手,是“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来华留学教育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和影响日趋深远,将会有更多的国际学生选择——留学中国。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