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鲁皖龙 通讯员 葛桂昌)“我今年90岁了,眼不花,耳不聋,所有的稿子都是我自己亲自打印的,不用别人帮忙。从1949年考上老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我感到,当老师真的是非常高尚的职业,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对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当老师我还没当够。”庄维林说。
庄维林出生于1930年,7岁开始上小学,上了不到一年时间,日本鬼子就来了,日军扫荡间隙,就在祖父指导下自学。1940年,八路军115师进驻莒南后,又上了抗日小学学习。14岁时学习织布,1947年9月进了大店区供销联社当织布工人。
“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教育,莒南县是老滨海区,解放的比较早,但是办教育、办学校最缺的是老师。”庄维林说。
1949年5月,莒南县在大店开办了莒南县师资学校,就是莒南师范的前身,庄维林考上了,是第一批,总共20多个学生。
庄维林回忆,当时入学考试的时候,考题很简单,语文是解词、造句和作文,他仍然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你对当老师的认识。数学最难的是两位数以内的乘除和应用题,考常识时有一道填空题把我憋住了,“六六是什么节日”,没有答出来。后来才知道“六六”是教师节。1951年以后,“六六节”合并到“五一劳动节”了,这足以说明当时咱们共产党是多么重视教育,老师的地位当时是很高的,因为解放初期识字的人太少了。
当时师资十分缺乏。1950年2月,庄维林刚结业就被分配到洙边区环河崖村任教。洙边区全区不超过30个老师,全县也就是200多名教师,而且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多数青年老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没有接受过教师培训。
当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环河崖村小学设在农户家里,五间筒子屋,连桌子、凳子、黑板都没有。全校只有我1个老师,30多名学生,年龄从7岁到20多岁,设四个年级,实行复式教学。
“在一个教室里,一个老师给四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是需要老师动脑子的,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谁也不能闲着。”庄维林回忆,早上有晨读,上午3节课,下午3节课,有时候中午和晚上还要给民校的识字班和成人夜校开展扫盲教育。
那时候,教学条件很艰苦,但是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用的本子很紧缺,大部分学生用石板、瓦盆底当本子,就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好多学生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上了国家干部,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当了老师,当了校长,没考上学的在村里也当了会计、生产队长。
1952年秋天以后,庄维林先后被调到石门学区、演马学区、书院学区当校长,当校长期间,他一边教着两个年级的复式班,一边管理着学区内的10多处村小。这期间,他们做了大量探索,请英模人物作报告、剪报展览、与县图书馆合作借书阅读、办壁报,自编了《美术》教材、识字教材等。
1956年,庄维林被借调到县教育局做教研员,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小学教学方法、调研学生巩固情况、民办教师待遇等问题。当年为全县22名民办教师办理了转正手续,老师的待遇得到了很大改善,各学校的学生人数也大量增加。
1960年,庄维林又被调到了板泉小学任校长,学校的教学成绩非常好,升学考试我们学校占全区的一半以上。文革时期,因为是业务挂帅典型,政治不突出,遭到审查。之后,先后被调到三所学校当老师、教导主任、校长。1973年暑假调到县教育局帮忙写材料,1978年正式调入县教育局,1980年担任教研室副主任,1990年12月31日,在教研室主任岗位上离休。
除了教学管理,1976年—1977年,庄维林还编写了农村政治夜校教材《语文》《小麦》《地瓜》《花生》《苹果》,印发全县,并被临沭、沂南等县采用。1979年参加国家教育全国工农业余初等学校教材《语文》课本的编写,1989年参加山东教育社《小学生作文辞典》的编写,任第一副主编,承担记叙文部分的撰稿。1990年编写《小学生作文分类选评》等。
在庄维林看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2010年以后,莒南县的教育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不光是义务教育,包括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原先不敢想像的。
“现在不管走到哪里,最好的建筑都是学校,最美的风景都在校园。现在的学生真是太幸福了,一定要珍惜啊。”庄维林说。
离休不离教育。除了自己,庄维林家四个儿子、一个闺女,包括儿媳在内,还有7个当老师的,其中4个是高级职称。
“我干了一辈子教育,对教育最有感情,当老师我还没当够。”庄维林说。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