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项佳楚)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注意哪些问题?为满足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理论的学习需求,11月7日下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引导学生投身于劳动人民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举行。活动包括新书发布、经验分享、专家对话等内容。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是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阐述劳动教育理论的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结合在帕夫雷什中学多年工作的亲身经历,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书中的材料和所阐述的方法会对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有助于广大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完成劳动教育的任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致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在发布会上致辞。他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在我国得到广泛和持续的传播。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影响、实施劳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的思想和经验,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研究和挖掘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加强劳动教育十分有益,有助于我们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土视角和本土经验。”
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李东致辞
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李东在致辞中说:“党和国家已经在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如何在学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则需要更多研究与探索。《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是关于劳动教育的经典之作,在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通过回溯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观点与具体实践,可为当前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开展提供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的出版策划人、教育科学出版社综合编辑部主任祖晶回顾了引进出版苏霍姆林斯基系列教育名著的经历,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我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对中小学老师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祖晶介绍,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传播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为己任,业已成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出版和传播阵地。苏霍姆林斯基结合在帕夫雷什中学多年工作的亲身经历,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劳动教育作了全面细致的阐述,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是对以往著作中散见的有关劳动教育思想的系统整合,是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经典之作。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表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为该校推进劳动教育带来了很多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的出版,对每一所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在劳动中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他介绍了玉泉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尤其是创设农场课程的实践探索。玉泉小学在延庆区基地开发了50亩的农场校区,农场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表里的一部分。每个学期,同学们在农场校区开展为期一周的农场课程,种菜、爬树、做豆腐、包包子……同学们在农场里体验春种秋收、动手劳作、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高峰校长认为,实现劳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种,“农场课程”是其中一种,这种模式在劳动教育中具有时空的开放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实现理想中的劳动育人功能。农场课程与其它劳动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环境,一个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存世界、走进生活的场景,以“亲临、亲触、亲做、亲悟”为原则,打开了儿童与世界的通道,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获得经验、促进成长。
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主持专家对话,围绕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和借鉴、我国劳动教育政策演变的历史脉络、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育人价值、劳动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作用以及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路径等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探讨。
专家对话
国际苏霍姆林斯基学会理事肖甦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原著的写作背景。她说,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最想表达的是对劳动的态度和认知,其次才是对劳动本领的掌握。其倡导的劳动教育不是劳动技能教育,而是以“德”为出发点,强调劳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很多学校将劳动教育理解成技术、技能上的教育,其实是不全面的,劳动教育是为了德育服务、为了培养健全人格服务的。通过劳动的各种形式去培养人才是学校应该做的。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指出,劳动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生存教育;二是职业启蒙价值;三是联通了“工作的世界”或是“劳动的世界”。此外,劳动还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分工合作精神,所以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包含了深刻的育人价值。加强劳动教育可以解决四个“不”的问题(即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普通劳动者),让年轻一代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同时还要将劳动形态向上延伸,加强智力劳动的含量,提升教育的境界。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从哲学的视角阐述了对劳动的本质理解。他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以真正的教育家姿态去把握教育的本质,在《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中所提出的“认识性劳动”等概念的理论价值、将劳动的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的做法以及把学生带到工业化的前沿等理念对人工智能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下教育工作者们深度挖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解决劳动观念上的问题、劳动精神的问题和劳动能力的问题。她还说,劳动教育既有渗透德智体美各育的作用,也有整合各育的功能。因为劳动是五育中唯一通向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的教育,它要整合引导大家创造性的把所学的知识、养成的情感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劳动教育是渗透、整合和辩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就是一个很好的整合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一书共分五大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对年轻一代进行劳动教育是学校的重要任务”、第二章“为了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而对学生思想施加直接影响”、第三章“学生的脑力劳动是进行热爱劳动教育的手段”、第四章“认识性体力劳动是进行热爱劳动教育的另一种手段”、第五章“生产劳动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在道德上成熟起来的重要途径”。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9年07月出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