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是爱,让校园变成温暖的家

时间:2019/11/17  点击:606


       

■聚焦脱贫攻坚·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编者按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三保障”中,义务教育是首要内容,各地教育部门要大力破解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好义务教育保障工作。本报今天推出“聚焦脱贫攻坚·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栏目,报道部分贫困区县在控辍保学、保障义务教育方面进行的探索,敬请关注!

初冬季节,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中心小学校园里,操场上到处能听到孩子们快乐的嬉闹声,崭新的教学楼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分外气派,宽敞明亮的教室装上了“班班通”,设施完备的学生宿舍和食堂比城里的学校还要好。

呼图壁县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大江对记者说,现在,农牧区教育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农牧民送孩子读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的目标。“零辍学”从何而来?仅仅是因为基础设施的改善吗?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新疆呼图壁县多所学校深入采访。

边远牧区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过去的学校,只有几排平房,由于地处牧区,取暖也只得靠在教室里烧煤,远一些的学生也没办法住宿。”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舍月军对记者说,“再加上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那时候的学校对牧区的老百姓和孩子都没有多大吸引力。”

雀尔沟镇位于天山深处,是个以牧业为主的乡镇。原来的学校不具备住宿条件,一些路远的牧民便把孩子寄托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遇到季节性转场,牧民便带着孩子走,有时一去就是一二十天,转场结束,再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这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

这一问题引起了呼图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增强牧区学校的吸引力?办法之一就是新建学校,把牧区办学质量提上去。为此,呼图壁县克服财政困难,投入近4000万元资金,在与雀尔沟牧民定居点一路之隔的地方新建了一所寄宿制学校。

“这所学校太好了,比城里的学校还漂亮。”说起新学校,牧民沙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是南山牧村的牧民,10岁的女儿上四年级。过去,由于学校没办法寄宿,沙娅每天都要接送孩子,她也因此没办法工作。如今,孩子寄宿了,沙娅也工作了,一年可以挣3万多元,这对牧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沙娅特别感谢牧区有这么一所学校,“学校好,老师好,孩子住得好,吃得更好”。更让沙娅高兴的是,从城里来了一批教师到牧区学校任教。不仅如此,呼图壁县教育局还给学校配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学校的书记、校长、副校长都来自城里学校。

牧区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应该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应该享受到公平的爱。呼图壁县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努力补齐牧区和农村义务教育短板,连续3年拿出财政收入的一半,投入13.5亿元,实现了农牧区教育和城市教育均衡发展。

呼图壁县实现了学前三年适龄幼儿100%入园,前置了控辍保学工作。这些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实现了无缝对接,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辍学现象发生。

把乡镇寄宿制学校变成温暖的家

“我们4个人一个宿舍,还有单独的卫生间,学习空间也很大。”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学四年级学生叶力多斯开心地对记者说,“宿舍很温暖,就和家一样。”

走进二十里店镇小学食堂,记者看到食谱被张贴在显眼的墙面上。星期一的午餐是牛肉抓饭、菜夹馍,晚餐是稀饭、馒头、牛肉炒花菜;周二午餐是牛肉炒面、包子,晚餐是鸡蛋汤、包子……“食谱都是根据学生长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制定的,既兼顾学生口味又让学生吃得好。”该校党支部书记孙全梅告诉记者。

“学校食堂的饭比家里的好吃,种类多,味道也好。”叶力多斯说。孙全梅告诉记者,只要学生不浪费,想吃多少是没有限定的,以吃饱为原则,“孩子们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吃好吃饱是很重要的”。

孩子们的伙食为何能这么好?孙全梅说,食堂把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食材,其他所需要的工资、水电暖等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这样一来,饭菜的质量就有了保证。

“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建立了完备的资助体系及时给予资助,临时资助体系也十分完善,实现了全覆盖,不会让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呼图壁县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朱新宇说。

“为了照顾好孩子们的生活,我们不仅配备了宿管老师,还根据家长们的意愿,每天有一位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住宿。”舍月军说。孩子们都认识这些家长,他们的到来,让学生宿舍一下子温暖起来。家长们会与宿管老师一起,和学生交流聊天,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老师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比我们父母还用心。”家长贾帕尔说,“我的孩子行动不便,学校便专门为我和孩子腾出一间宿舍,我十分感动。”

“我们建立了一套学生动态报告制度,如果一个学生一天没到校,班主任要给学校领导报告;两天不到校,学校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三天不到校,学校必须上报教育局。”朱新宇说,“我们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下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角度出发考虑,把乡镇寄宿制学校打造成温暖的家,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温暖和爱。”

残疾学生在尊重和关爱中快乐成长

“没想到,马荟能在四中上三年学,读完初中。”熟悉马荟的人都这么说。

马荟是个智力残疾的孩子,她行动极为不便,日常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但她却喜欢学习,热爱读书。她的梦想就是在校园里和伙伴们一起生活。

“马荟自己找不到教室,我们安排了两名同学帮助她,每天,马荟一到校门口,同学便搀扶着她去教室。”呼图壁县第四中学校长王燕说,“由于担心下课时她行走不便,学校安排马荟提前15分钟下课。”

马荟的班主任陈新乐,是学校出名的爱心班主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陈新乐都像母亲一样照顾关爱马荟。她还让大家都帮助关爱马荟,而不是歧视或对她另眼相看。

师生的关爱,人性化的照顾,马荟快快乐乐地在四中完成了初中学业,这让她的父母分外高兴。

呼图壁县第四中学有7名残疾学生,学校制定了人性化的帮扶方案。朱春兰是名肢体残疾学生,无法到学校上课。为此,学校专门为她制定了送教上门的方案,组织教师定期到她家里授课。

呼图壁县全县在校的残疾儿童少年有164人,还有外来务工人员残疾孩子22人,这些残疾孩子的上学问题,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县从尊重和关爱出发,既尊重和保护家长以及学生隐私,又关爱呵护残疾儿童少年成长。对于不方便到学校就读的孩子,全部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深受家长欢迎。

“残疾学生是弱势群体,是控辍保学工作中的难点,但我们从爱出发,从人性化服务出发,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李大江说,“为了尊重他们,保护尊严,消除歧视,我们在学校常态化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对残疾学生的关爱。”

每个学生有人关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困难学校和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呼图壁县“零辍学”的答案在这里——“从爱出发”。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6日第1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11/17

上一篇:“研学”“旅行”如何实现有效融合
下一篇:四川:勇啃控辍保学“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