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人工智能教育呼唤复合型人才与协同创新机制

时间:2020/01/05  点击:528


       

岁末,科大讯飞发布公告,称以15.86亿元预中标某市智慧学校建设项目。当日,公司股价上涨4.38%。此事件随即引起业界瞩目——在具体的招标细则里,招标方市教育局把招商引资和提高升学率作为中标条件。服务于教育内涵发展的项目,却有以提升本地税收收入的指标以及应试导向的要求,是此招标广受热议的原因。

15.86亿元相当于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素质教育工程”1亿元投入(2000年启动,到位资金7000万)的10余倍,相当于教育部首期“国培计划”(2010年)投入的3倍。排除物价浮动、硬件采购等因素,相较于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密切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内容,相较于一个中部省份地级市的年度财政,此“生意”不可谓不大。我们不能否认企业一流的技术背景以及在教育行业的深厚积淀,不否认教育供给侧改革给教育带来的活力,更不否认地方“围绕‘因材施教’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愿景,但是教育投入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技术赋能教育的绩效,却一直是亟待正视的问题。

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公众亮相,如果将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登上2019年春晚舞台视为首秀,创业板科大讯飞则是本年度秀场的句号。2020年,人工智能教育还将迎来更大的市场(CNNIC预测为3000亿元的体量)。无论是教育产品厂商、教育解决方案提供商,还是市场培训机构,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已非常普遍。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所产生的语音学习、智能评阅等产品从技术角度都已经较为成熟,催生出一大批辅导类企业、教育类企业。AI+大数据、知识图谱、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几乎是绝大多数“互联网+教育”企业都要标榜的标签。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教育的热度,企业界高于教育研究界,教育研究界又高于教育实践领域。工信部2017年12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快产业化与应用部署”,在中国智造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心针、开辟新领域。与此同时,教育研究界大量文章开始出现,以人工智能教育为标题的文章,仅知网2019年就有400余篇,只是多数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实践界则进一步衰减,除了“头环”新闻,我们似乎很少想到更令人印象深刻或是眼前一亮的事件。广大中小学除智慧校园建设、购买机器人、增设人工智能教育及STEM等课程,几乎没有其他切入点进入这个领域,一些学校利用企业产品尝试“数据-诊断”,虽然方兴未艾,但聚焦的只是测练行为,尚未构成教学整体革新。

出现这个现象,一方面是国家对产业快速布局的战略需求,其速度远超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我们目前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狭隘理解,以及教育体制尚不能应对智能时代的要求。

以浙江某地的“头环”应用为例,“脑-机接口”记录脑电波,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类似应用场景的产品还有“智能课堂行为分析系统”等。脑电分析、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已进入课堂,但这种分析本质上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结构性、课堂符号分析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虽然从师生的言语互动到课堂教学行为已略有拓展,但学习本身是复杂的,随着泛在化学习环境的进一步拓展(这正是课堂颠覆性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是否只能发生在教室,如何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课堂观察的最小单位是什么,是一节课、知识点,还是整合设计、问题与项目设计的单元,所谓知识“颗粒度”和能力之间的关联在哪里;学习是否只是知识的高效掌握,基于知识基础上的整合、迁移、运用,其课堂行为观测又如何与内容分析一体化考虑;而引入内容维度,语义如何进行质性分析,其复杂度远不是技术能解决的。此外,学习的效率、效果之外,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动机、信心,让学生发现自己;如何避免伦理问题等。面对复杂的学习情境以及知识观的转型,现有的这类产品应用令人担忧。

前不久,有网友在抖音上发视频,称统编语文教材的拼音“chua”,拼不出对应的汉字,指责这样的内容实属误人子弟。对此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回应,学音节会拼就行,不必一一对应字词,而且chua对应有“欻”,拟声,形容动作迅捷,如“那辆车在他身边欻就过去了”。这虽然是一个与拼音教学有关的小细节,却折射出儿童识写的大问题。对标国外蓝思、A-Z分级等产品,基于数据分析、训练模型、智能分级基础上的中文分级阅读,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颇受追捧的投资“赛道”。但是中文与英文不同,分级不只是靠字量、词量、句长、阅读速度与行为等就能决定,而且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低年段与高年段又不同。低年级,日常口语交际的词汇是儿童阅读文本的起点,因为儿童的识写并不平衡,像蟋蟀、蜘蛛这些看起来很难的字词,在儿童文学中常常出现,学生虽然不会写,但认出来并不难,就像“欻”字,虽不常见,但只要出现过一两次,即便不会写,也不会影响阅读,因为这类字词很容易让学生建立起文字符号与意义的关联,反倒是一些笔画简单却意义抽象的字会成为学生的阅读障碍。对中文来说,某篇文章也不必只放在某个年龄段读,深文可以浅教,同一文本,学生自主阅读、家庭亲子阅读、教师授导教学的不同场景,甚至教读者的语调、节奏的变化,都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的中文分级,学生的口语数据、围绕课程目标的教学进阶,以及通过阅读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背后会涉及什么样的情境与知识,才是分级的重点。

上述两个小例子,虽然都只是局部产品的应用,然而却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现象级”产品。人工智能可以为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但如果没有学科内容、课程教学、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的复合视野,结果很可能处处都是“坑”。智能社会的发展已经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进而也必然带来中小学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的革新。一是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如课程整体规划、课程内容精选、课程资源等方面如何满足智能时代多样化的需求;二是改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态,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如引导学生运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项目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灵活采取集中授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实践体验、走班教学等;三是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围绕学生品德修养、学习进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丰富和完善评价方式,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探索等级评价方式,全面真实记录每个学生的发展,学会运用数据进行学情分析诊断等。课程教学的规划与实施、教学组织形态、资源支持、教学支持、学习方式、学习评估等会有什么变化,相关保障支持体系如何跟上;变化之外,又有哪些不变,如何避免负面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已经提出了严峻挑战。

机器人、编程固然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将人工智能作为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环境、教育生态,“人工智能+教育”所要关注的内容远超过技术,更不是机器人和编程能涵盖——在完成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之后,怎样深化“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以人为本,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在完成资源建设之后,怎样提升资源建设的品级,形成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师教育、学生学习资源体系,并建立动态的资源观念,共研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完成数据积累之后,怎样对历史数据优化保存、分类整理以及进一步的数据规划、挖掘、精准分析?在国家“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试点铺开之后,怎样面向未来引领教师综合能力发展,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与未来需求?在各地建成常态网络教研平台之后,怎样避免“信息孤岛”,以互联网引入更广范围内的多点交流,打通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打通地域界限,以“造血”助推地方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智能研修全覆盖,促进教师在岗提高?在完成网络空间与虚拟教室建设之后,怎样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泛在“教”“学”为目标,促进个性化学习以及实证基础上的精准教育质量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阔,人工智能教育也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专利”,而要面向全科教师。作为未来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人工智能背景下怎样理解课程的素养目标,如何从知识本位走向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能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手段与工具;在技术之外,又如何能与学生情感交融,凸显“人”的价值……人工智能教育对于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同样提出了严峻挑战,依赖“象牙塔”里的知识生产已经不能解决。

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5月在北京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北京共识”,提出“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引领与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强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主旨报告中提出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四个支撑”。未来已来,但坦率地说,理论界与实践界、企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甚至教育界内部,大学与中小学、学科研究与学科教育研究、课程教学研究与教育技术研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鸿沟。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在探求智能本质基础上,对技术催生出的新工具、新教学环境、新教师角色进行规划,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进行规划;源于教学实际场景,针对问题,提供有效的内容资源支持与系统解决方案;在人际交流、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等多个维度,为学习型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产-学-研-政”协同机制创新,才能真正建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格局。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01日第5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20/01/05

上一篇:“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下一篇:年度教育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