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猛暴发、危害巨甚。教育部高教司在非常时期迅速组织了两个批次共37家实力好、技术强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在第一时间免费开放了4.1万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等在线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新增上线慕课5000多门。截至4月3日,全国高校在线学习人次达到11.8亿。在高等教育的战“疫”战线上,中国慕课强有力地支撑了全国高校95万余名教师、3000万在读学生的线上教学,发挥了时代担当。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师生完全物理分离、全体专业线上教学的在线教学活动,疫情防控期的中国慕课经受了考验。4月10日,在全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与课程建设工作会议上,宣告将向全球推出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和课程,用中国优质课程资源服务全球学习者。
识源还需辨质,为什么会兴起慕课
慕课源于美国,风行于全球。从浅层面上看,慕课兴起是美国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的发展延伸。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实施了开放教育资源计划,将所有课件资料上网,让全球任何联网用户都能免费享用。紧随其后,世界许多名校诸如哈佛、剑桥等也纷纷加入到免费开放资源的队伍中,逐渐在全球形成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目前,参与该运动的有国际教育机构、学术组织和大学,席卷了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层次,形成了共享课件、开源平台、开源软件、开放课程等多类型的开放资源,直至出现了慕课、可汗学院等全球闻名的开放资源项目。
据笔者2013年赴美访学期间的观察和所获数据,美国的慕课兴起还不能排除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如何解决自身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国情使然,许多年轻人靠着借贷来完成高等教育学业。特别是随着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衰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不起大学。美剧《破产姐妹》女主角之一的麦克斯,梦想着通过开蛋糕店来偿还清大学货款的心愿,直至剧终也没能实现,这也就是美国高等教育读书贵的一个缩影折射。
在此背景下,如何解决美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怎样让失学年轻人和失业者有继续学习的可能?以开放和免费理念而闻名于世的慕课,应运而生。
发展遇瓶颈,解决慕课难题的学术策略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有,那未必是最好的午餐,也不会被人珍惜。在全球快速普及的同时,慕课也摆脱不了发展的瓶颈难题,质量保障的“双重烦恼”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第一重烦恼是“高辍学率”。据相关统计,2015年之前全球慕课的平均完成率远低于5%。“无边界”慕课学习与“有围墙”校内教学所不同,慕课学习往往基于“兴趣”驱动,而校内教学往往基于“压力”驱动。慕课学员更容易因为课程困难、兴趣变动、自律性差等原因半途而废。伴随着慕课“注册学习热”的同时,是“高辍学率”的困境。第二重烦恼是“低体验感”。在常态课堂,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话语、动作、表情、姿势,都能产生很好的学习体验;而慕课线上学习者却往往是独处自学,缺乏情感互动。尤其是许多选学者仍然抱着“观看视频的态度”来学慕课,学习停留于浅表、无法深度思考和有效理解。
对此,国际学术界探索了多样化的优化之道。这主要包括了六大类策略。一是改进在线课程的设计,使慕课的内容更优质、呈现的方式更有吸引力;二是创新在线教法学法,例如把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深化学习的体验认知;三是倡导同伴互评,让学员在“评中学”的同时,也给执教老师的大规模在线评价工作减负;四是开展在线学历的微认证,例如采用数字徽章技术,将在线学历认证的粒度从课程细化到知识模块;五是鼓励在线分组学习,独学而无友,通过小组合作来提高在线学习的驻留率;六是采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技术,推动基于慕课的个性化精准高效导学。
数量质量双发展,慕课跑出加速度
2019年4月9日,首届中国慕课大会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发布了《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慕课正以覆盖几乎所有专业门类的完整体系,容纳从面广量大公共课、通识课到延伸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的全谱系课型,以及2万多门的数量、2亿多人次打卡学习的数据,开辟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慕课之路,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做出贡献。
经此一役,我国慕课体系将更加完善,中国慕课在全球发声将更有依据。中国慕课应该如何刀口向内,实现自我新超越?
第一,质量为先、内容为王,打造一流慕课是永远的生命线。我们要充分总结疫情期间暴露的慕课短板、结合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勇于提升慕课的建设标准、补足实践实验型慕课的建设短板、增加校际共建慕课的数量、培育一流的在线教学师资团队,提升大学在校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用好智能技术,实现新时代“公平而有质量”的在线教育。发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价值,助力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在线教育,为超大规模的大学生群体提供终身、普惠、个性、精准、优质的线上学习服务。
第三,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慕课理论。用好互联网技术力量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优势,助力中国从“人口数量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讲好中国慕课故事,推动形成世界范围的线上学习共同体。
(作者胡小勇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纯系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学设计与学习技术专业博士)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18日第3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