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家校社合力绘制德育“活”地图

时间:2020/09/05  点击:449


       

新学期开学,宁波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升级,适度扩大了托管服务面,线上办理托管手续,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载体将德育这项“铸魂工程”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到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德育工作融格局

针对性不强,内容空泛,互动较少、实效性差……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寻找新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宁波整合全社会的育人资源,把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形成了以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梯次推进。

在推动德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宁波牢牢抓住“德育课程是贯穿始终的灵魂”这条主线,推动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分层分类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读本,打造爱国主义课程体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回应时代关切,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

同时,各学科课程和文化课程与德育课程横向贯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求。宁波编印了《养正毓德》等100余种德育特色校本读本,分层分类开发了600多个学科德育优秀案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宁波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

今年暑期,宁波市第四中学的同学们来到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研学和劳动教育之旅,体验了扳罾捕鱼,瓶钓,农耕等户外劳动活动,参与学习了科学防疫知识,探秘古诗词,与AI竞速等室内课程。

“三天两晚的体验,有在户外劳动挥汗如雨的辛苦,有在课堂开动大脑的思考,有与同学团结互助的快乐”,宁波四中108班朱卓馨感触颇多,她认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会多一些青春的踏实,多一份青春的奋斗。    

宁波各级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成立了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宁波市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两中心一基地”,构建德育工作大格局、融格局。

丰富德育载体,创建文明校园提升办学品质  

新学期伊始,宁波北仑区泰河学校以“争做光盘行动小使者”为主题开启了开学第一课。从上学期开始,该校就开展了“1+N”光盘称重活动,通过给班级的泔渍桶称重排名,加强惜物教育。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每个同学都自觉参与到光盘称重的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宁波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筑牢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基,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事业中。经过三年创建,全市市级文明校园总创成率达到44%,区县级100%全覆盖,总数达到329所,镇海中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中式青砖堆砌的花坛,国学之风的休憩廊亭,印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地面石碑……新学期,宁波市镇安小学精心打造的“甬城国学堂”全新亮相。镇安小学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细化成学生的行为细则,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文明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

记者发现,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宁波“一地一策”“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并以德育内核驱动学校建设发展。

“创建文明校园,就是办高品质的学校。”宁波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校长孙忠心介绍,该校以“蒙以养正”为训,弘扬“做正事,树正人,弘正道”的教学理念,让传统文化与“养正教育”相融合,促进了学生良好素养养成,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宁波不断创新和丰富德育工作的载体,从德育课程系统化、传统课程主题化、社团育人多样化等多个层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经典诵读、道德模范、传统戏曲、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1500余场,开发优秀社团课程300多门。

文明校园创建还倒逼校园硬件环境和文化环境双提升。2018-2020年宁波新改扩建中小学78所,去年全市继续实施薄改项目19个,改造面积达19万平方米。在宁波的中小学,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雕塑等都转化为隐性的德育资源,营造了“一草一木可劝学,一墙一壁皆育人”的良好氛围。

拓展德育空间,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

和宁波四中一样,宁波不少中小学纷纷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近年来,宁波持续推动“百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市级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111家,市级示范性基地22个,开发市级社会实践优秀课程92门,这些丰富的优秀课程都一一转化成了育人优势。

从去年9月开始,宁波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开展托管服务的基础上,各地依托社区和社会组织,推出“快乐社团”等多种形式的“四点钟学校”,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德育教育的最大增量?宁波以此为契机寻求突破点,从今年秋季开始,校内托管服务实现全程线上办理,家长和学生可以在线申请托管服务,进行课程选择,参与课程评价,让家校共育变得更加畅通、立体、高效。

每天早上,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门口,都有“志愿者”护送学生进校。这些“志愿者”是该校“红色联盟”党建共同体的成员,有社区村委、书记主任、党员教师、家长代表、社会志愿者等。该联盟成立后,在学校附近开辟了近60米的停车区块,增加了近30个车位,并做到人人参与,基本消除了校门口交通拥堵的问题。此外,“红色联盟”成员还积极挖掘内涵,和校内学困、思困、贫困的孩子结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发挥‘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作用,形成校内外推进德育工作的合力,共同绘制德育‘活’地图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说,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20/09/05

上一篇:河北省倡导大学生力行勤俭节约之风
下一篇:教育部举行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外派干部欢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