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过去,我们不太喜欢上思政课,老觉得那种说教和灌输枯燥无味;现在,我们总是盼望着上思政课,因为这种‘浸润式’的课堂太有魅力了。”……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后,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德波说:“学生的肯定进一步增强了‘开门办思政’的信心和力量。”
近年来,该院坚持“开门办思政”,充分发挥校内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精心打造“浸润式的思政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创了思政改革新局面。
深入挖掘体育文物背后的故事,增强学生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斗志
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每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在旧中国被外国列强抢去,新中国又得到回归的文物更有教育价值。“讲好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该校党委书记王毅体会颇深。
在博物馆近代厅展柜里有一尊“元代木雕力士像”。它身躯肌肉丰满,两腿下蹲曲膝,两手呈抓握状,双目凝视前方,显露出负重之态。
从表面观察,很可能得到的印象就是“我国举重由来已久”。但是,当从文物背后的故事去讲述,其视野和效果就大不一样。在“同城大课堂”--“五三惨案”专题教学中,该校引导学生成立体育文化研究团队挖掘和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现在,每当入校新生来馆参观,都会在此尊“木雕力士像”驻足停留好久:“经专家考证,该木雕为元代遗物,是当时济南城重要的建筑饰件。从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七年(1634)间,开始新建或重修济南砖石城池时,就被移用于泺源门(又称西门)的箭楼之上。第二次北伐期间,北伐军第三师于1928年5月1日攻克济南,而日本为阻挠北伐进行,从5月3日开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惨案,几千军民惨遭杀害 。‘五三惨案’时,这木雕刻力士像被日军抢走,直到1956年由日本友人送还。现在它已经成为日军侵华的一件证据。”
同学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在博物馆留言簿上奋笔疾书:“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发奋读书,振兴中华!”
潜心研究文物本体的价值,增强学生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自信
在博物馆古代厅展柜里,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体育文物,它“皮革缝制,形似皮球”,体育文化研究团队查阅和梳理了大量资料,而且到淄博等地做了田野调查和人物访谈。“它叫 ‘蹴鞠’,确切地说这是‘临淄仿古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老祖宗’。它流传了2300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紧接着,体育文化研究团队讲述了“足球起源地的论证和确认”过程:
“2004年,是国际足联的百年盛典,亚洲足联50年庆典。亚洲杯足球赛在我国开幕,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那年7月15日,足球起源专家论证会结论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开幕式后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世人宣布。中国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宣布了论证会结论,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主任袁大任正式认同了这一结论,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正式宣布:‘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已经确认,中国的淄博临淄为世界足球的起源地。’随后,维拉潘、袁大任正式颁发了“足球起源地”的证书和纪念杯。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随后举行的亚洲杯开幕式上郑重宣布:‘足球回到故乡,准确说,国际足联100年发展中,我们对足球历史的研究发现:足球,起源于中国一个叫临淄的城市。’”
每当体育文化研究团队讲到这里,来参观的同学们脸上都写满了自豪感,有的会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文物从历史深处走来,满载着文化记忆。通过潜心研究文物本体丰富的价值内涵,触摸到中华文化脉搏、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汲取到中华文化精髓,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力量。
着力搭起 “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增强振奋精神自我激励的动力
在博物馆现代展厅的墙壁上,有一组让人看后颇为感动的老照片。它记录了新中国体育如何打破世界记录的历史画面,它再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何重视体育、鼓励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温暖场景。
这组照片首张是打破世界纪录的镜头,主人公就是山东体育学院知名校友、世界跳高名将郑凤荣。她是新中国体育运动史上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那是1957年11月17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郑凤荣的“惊人一跳”打破了由美国黑人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世界纪录。
2019年9月19日上午,郑凤荣受邀回到母校,她在参观齐鲁体育文化博物时,又一次看到这一组珍贵的照片。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望着这组老照片沉思良久,然后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在打破世界纪录之前,周总理就十分关心和鼓励我。最让我难忘的是周总理专门去看我跳高比赛的情景。那是1957年10月20日在中苏友好田径赛中,还没有到我的项目,我正在休息,突然有人来对我说:‘周总理来看比赛了,你赶快提前准备。’当时我有点懵,随后便上了场。但是由于仓促,加上激动和紧张,没有跳过预定目标,心里十分难受,就抱歉地对周总理说:‘我没有跳好。’周总理却鼓励我说:‘你还年轻,时间长着呢,你一定能打破世界纪录。’说完,周总理还笑盈盈地送上了一束鲜花给我,要不是站在一旁的贺龙元帅说了句‘总理给你鲜花,你就拿着嘛’,当时只有20岁的我还真有些不知所措呢!这一鼓励的确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天天拼命地苦练,鞋子都磨烂了,27天后,我真的实现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梦想!——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搞体育,没有精神是绝对不行的”。
郑凤荣声情并茂地讲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们纷纷请求合影和题词。面对这种热烈的场面,郑凤荣深受感动,她挥毫为母校题词三幅:“祖国荣誉高于一切”“超越”“为国争光”。这些墨宝又成为博物馆新的思政政治教育资源。
开门办思政,行走铸灵魂。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打造“浸润式的思政课”,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资源。博物馆成了“大课堂”,教师成了“大导演”,学生积极争当“讲解员”。这种“浸润式的思政课”改革,从机制上使学生实现了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刘蔚)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