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加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 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

时间:2019/06/12  点击:633


       

摘 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它应该成为我们进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基本遵循。中国学术界要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传播者;要搭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舞台,创新国际学术话语交流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平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价值,这是对中国学术界承担的中国学术国际传播的根本要求;中国学术界还应深入研究全球治理的机制和方案,为中国有效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出谋划策。

关键词:中国学术;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十分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1]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进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应该是世界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基本遵循。

对于面临诸多问题的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来说,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更是需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共同抵制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月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的,“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2]正因为如此,在中外学术交流中要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达成这种共识。

倡导和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形成人类发展的共同理念

中国积极倡导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十分重要。当今世界矛盾和问题很多,既有物质财富不断丰富和积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人类文明发展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的成就;也有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频发,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国家间经贸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困扰。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始终坚持不懈地推动世界和平、和谐、合作。中国之所以坚持这样的立场:一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本身曾是西方列强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受害者。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和谐共处、和平发展是人类价值理念和中国价值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因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长期受到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对待,在国际关系中公平、公正的立场对于发展中国家格外重要,必须倡导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权威,坚持平等互利和不使用武力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三是因为中国深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之害,坚持维护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加强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打击,不仅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所在,而且也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中国的这种价值理念在国际传播中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突出这种价值理念的共识性,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展示中国核心价值和话语权的灵活性、包容性与凝聚力。

在近些年的中外学术交往中,许多学者对世界发展道路和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和有启发的观点。例如:中国的成长和成功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调整,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的全球治理需要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参与,反之则不会促进新的全球治理格局的形成;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需要更大程度、更大规模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机遇;中国的发展道路是非西方的发展道路,中国具有为世界提供崭新制度创新的责任。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我国学术界面临的重要时代任务,加强对有关重大国际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的光荣使命。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一是要从顶层设计角度规划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战略思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联合国及其相关国际机构的活动,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充分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二是要从整体角度提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层次和水平,加强对相关国际问题的长期追踪研究,深入分析和探讨相关国际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加强相关国际问题发展演变的信息收集、客观研判和舆情分析,为中国客观准确判断形势创造必要条件;三是要从全局角度加快中国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优秀国际交流人才,鼓励更多人才出任各类国际组织职务,积极应对日益繁重复杂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协调的需要。通过更加积极的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创造条件。

创新国际学术话语交流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话平台

积极筹划和组织好我国学术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学者之间和智库之间稳定的文化交流与联系,特别是加强我国与相关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的合作与联系,为中国方案的提出与完善、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出谋划策。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运用各种国际论坛和交流舞台,大力宣传和介绍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就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合作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断:在对待我国周边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在对待亚洲安全问题上,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在对待欧洲问题上,中欧自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中欧关系的影响已经超越双边,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在对待非洲各国关系上,要构建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此,中国提出了“461”的中非合作框架;对于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关系,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等。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更是立足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宏伟设想。

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为中国向世界提供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类问题的中国方案构建了重要平台。峰会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领域,搭建了多国对话交流的平台。这次峰会在发展领域有三个“第一次”:即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这很好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充分体现了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举办这次峰会时的深谋远虑。这次峰会的深远影响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辞中高度评价的那样:大家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继续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大家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抓住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要素、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推动创新成果交流共享;大家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结构的平衡性、机制的可靠性、行动的有效性,为世界经济增长保驾护航;大家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包容协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支持多边贸易体系,反对保护主义,释放全球经贸合作潜力,扭转全球贸易增长下滑趋势;大家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20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着力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问题,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3]

中国学术界应该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影响和作用,要在国际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中,突出这种自觉意识。为此,中国学术界有许多工作可以做: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学术界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建设,建立紧密而稳定的高端学术对话机制,就国际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联合研究等学术交流与合作。二是推动中国学术机构与各全球性和区域性学术机构的紧密联系,加强中国学术机构与世界重要学术机构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推进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的广泛对话。三是大力支持和鼓励中国学者参与国际双边、多边学术活动,并积极阐述中国立场和中国观点,表达中国的价值理念和话语体系。四是引导具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有关中国学术研究的论文和图书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

开展多渠道交流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表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国价值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复杂情形下担负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4]如果我们不怀偏见就会发现,在西方文化扩张和传播过程中,执着和虔诚的传教士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传播宗教文化,最终使这种宗教在世界许多地方广泛传播开来。今天,充当“文化帝国”角色的美国则通过宗教、教育、影视、娱乐、体育、饮食等方式,将美国的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强国一定要借助一批专门的文化传播人士和机构,将具有相对优势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文化没有边界,文化是有温度的,当今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没有文化的传播与认同,很难推动新的世界格局的实现。

所谓中国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创造过若干辉煌时代的中国国家的故事;它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共同发展、绵延生息的中华民族的故事;它更是有着许多喜怒哀乐、不懈奋斗经历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可以从国家、民族、个人多个层面来讲。将中国快速发展的故事融入世界变化的叙事之中,将中华民族崛起的故事融入中国成长的叙事之中,将每个中国人的故事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之中,这就是中国学术界应该承担的中国学术国际传播的根本要求。2016年10月20日,刘奇葆同志在北京召开的图书“走出去”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国外受众需求和图书传播规律,突出思想内涵,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出版能力,让更多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优秀图书走向世界。他还指出,图书“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总要求,突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这个根本任务,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中国内容与国际表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推动图书“走出去”实现新突破。要坚持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突出思想内涵,生动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精髓,生动展现中国老百姓现实生活,让海外读者通过中国图书了解历史中国、现实中国和文化中国。[5] 

要有规划、有重点地鼓励中国学术组织和学者群体参加各类重要国际性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论坛,加强并提升中外非政府间的学术交流层次与水平。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中,使更多的国际友好人士认识和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的关切和利益诉求,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对于未来世界发展的看法。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在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事务中,很有必要大力提倡和不断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共识。应该看到,原有的国际经济交往规则和政治、价值评价规则,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源于西方国家的价值体系之上建立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文明国家的实际情况关注严重不足,甚至很长时期内都是建立在掠夺和牺牲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今天,旧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世界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应该与时俱进,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而作出相应调整,以更利于世界事务的治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群体应该有与自己份额相应的话语权,在诸如打击恐怖主义、国际裁军事务、限制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环境保护和治理、防止艾滋病和毒品、世界粮食安全、能源问题等国际事务中,只有最大多数国家的参与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中国学术界在全球治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强对于全球治理相关理念、规则、机制的研究,要在创新中探索形成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规则、新机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6]

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时,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对于当今世界经济的看法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低迷问题的方案,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例如:针对世界面临的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核心思想: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二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7]熟悉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人都可以看出,这也是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得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文明和优秀文化,有着十分庞大的高等教育力量和众多的大专院校,有着十分雄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有着热情而开放的数以亿计的读者。相信通过中外学术界密切交流与合作,一定能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世界和平、为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作出重要贡献。(作者贺耀敏,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文化思想研究”(项目号:16ZZD02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4][7]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3).

[3]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闭幕辞[N].人民日报,2016-09-06(1).

[5]刘奇葆在图书“走出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把握传播规律 坚持创新发展[EB/OL].(2016-10-21)[2019-04-02].http://www.cbbr.com.cn/article/107449.html.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 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北京教育》杂志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6/12

上一篇:行业院校转地方高校的特色凝练之路
下一篇:高等教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