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管理]五育融合的25年校本探索

时间:2021/09/24  点击:451


       

李华 叶红超

摘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在持续25年的校本化探索中不断开发特色课程,形成以少年军校为核心,少年农学院和少年书画院为两翼的五育融合基本格局。学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逐步从局域“小融合”走向整体“大融合”,形成五育融合的育人新生态和新机制。

关键词:五育融合;课程整合;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B-0028-04

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努力让学生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拥有健康的体魄、审美的情趣、敏捷的思维、自如的交往。在五育融合理念引领下,我们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建设少年军校、少年农学院、少年书画院。以少年军校“塑魂”,传承红色基因,强健体魄,厚植爱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少年农学院“育根”,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实践探究能力;以少年书画院“铸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有效落实美育课程,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美育素养。学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逐步从局域“小融合”到整体“大融合”,形成学校五育融合的育人新生态和新机制。

一、五育融合阶段

(一)探索阶段(1995—2000年)

当代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因此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以德育来“塑魂”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学校致力于开发建设校内外德育阵地。1995年,我校与驻锡73055部队共建,创办了少年军校,建设了军事拓展基地。学校制定了“少年军校特色课程建设规划”,申报的“军校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训练研究”获批原锡山市“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先后编写了《少年军校德育校本课程标准》、6册校本教材《学做真人》,创办了《小军人》校报,还建设了少年军校陈列馆。学校依托少年军校,将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开展军体拳习练、军营一日行、拉练、军事地表游戏、英雄中队创建等活动,让学生在军人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熏陶下,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坚毅刚强的品格,逐步解决教育中“疏德”“弱体”的现象;将德育、体育与日常教学生活有机融合,致力于解决“融合日常”问题。

(二)发展阶段(2001—2006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学生普遍缺乏劳动经验,不了解农村、农民、农业现状,更缺少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的问题,作为全国新课程改革首批实验区的首批实验校,我校在2003年与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协作,策划建设了“少年农学院”,开发了小桃园、养鱼塘、方桌田等九大项目。学校以省市立项课题研究为牵引,以“儿童视角 成全成长”为核心,形成了以少年农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建构了九大行动策略;编印了教与学参考用书——《少年农学院——我们的乐园》和提供一般研究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手册——《综合实践主题学习活动记录手册》;构建了校本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学校依托少年农学院,利用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劳动教育和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自律乐群的品质,逐步解决了教育中“偏智”“缺劳”的现象;将德育、体育与劳动教育和日常教学生活相结合,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的“普及+提高”的课程机制,致力于解决“融合机制”问题。

(三)成型阶段(2007—2012年)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幸福生活奠基,我校于2007年创建了少年书画院,并挂牌“江南大学艺术学院协作基地”,2008年由廖静文先生授权挂牌“无锡徐悲鸿美术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根据少年书画院的育人目标编写了《少年书画院课程标准》,在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的基础上编写了《清清水墨》校本教材。同时,学校还组织各类书画艺术活动,编印学生书画作品专辑,为学生搭建展示作品、展示自我、展示成长的舞台,在展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些实践较好地解决了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抑美”问题。这一阶段,我校重点关注“融合主体”和“融合评价”,构建起五育相融的评价体系,从“小融合”走向“大融合”,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初步成型。

(四)深化阶段(2013—2017年)

在五育融合的探索過程中,出现了活动主题不够聚焦、系统梳理不够完善、学科融通浮于表面等问题。对此,学校打破学科界限,以项目化方式搭建五育融合的基本生态体系和儿童体验空间,创生了学生发展“勤劳节俭、坚毅担当、自律乐群、自主创新”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校本化表达。同时,学校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进一步强化国家课程的主体地位。其间,《我们的乐园——走进少年农学院》《少年农学院——校本课程一奇葩》分别获得江苏省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少年农学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辐射阶段(2018年至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的实践探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对省内外学校的类似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我校依托项目,与共建学校结成区域共同体,积极合作参与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建设;作为无锡市教师发展基地,积极承担区域各校间的交流和研讨工作;通过专题培训、讲座报告、现场辅导等形式,与省内外学校进行了课程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学校在五育融合方面的探索经验得到推广和普及,进一步发挥了其价值。2018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19年,“‘农耕文明儿童体验空间的建构”获评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精品项目;少年农学院课程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优秀项目。

二、五育融合的实践经验

(一)思维方式转换是五育融合的基本前提

一直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突破思维瓶颈,从只关注课堂教学向生活实践拓展,从某一育的局部改革走向五育间的相互融合,学校办学与改革从点状、割裂、实体思维转向整体、综合、关系、过程与生成思维。

(二)品格養成是五育融合的价值核心

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以德育“塑魂”尤为重要。因此,在“少年军校”“少年农学院”“少年书画院”三大特色课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德育贯彻综合育人实践的始终,且处于核心地位。(见图1)

图1 德育处于五育核心位置

(三)课程整合是五育融合的主要方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三大特色课程不断完善,“军品励童行”课程、“农耕文明”儿童体验课程、“翰墨飘香”美育课程均利用课程的统整来渗透五育融合思想,依托项目与活动,学生在实践、体验、探究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尚劳,形成具有藕小特色的育人之路。

1.主题学习。整体构建“农耕文化”主题学习课程,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学校编写了《故园清音——农耕文化主题学习》案例集,38个主题学习精品案例,涵盖11个主题,辐射到各个学科,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割裂状态,使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

2.项目化学习。学校依托教科研展示月,精心设计一系列项目化学习任务。学生对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再迁移,最终指向大概念的学习。

3.深度学习。学校依托三大课程基地开发校本课程,打通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通。“军品励童行”课程、“农耕文明”儿童体验课程、“翰墨飘香”美育课程形成日益完善的课程体系,跨学科的深度学习真正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四)物型场域是五育融合的空间基础

多年来,学校不断建设完善三大课程基地,形成了“345”红色文化物型场域、“6+X”综合实践场域、“625”书画物型场域,为五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提供保障。2018年,学校被授予江苏省首批“物型课程研建基地”。(见图2)

(五)评价体系是五育融合的发展导向

过程性、结果性、发展性评价相辅相成,三大评价方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让学生产生能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变知识、活动的体验学习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见表1)

三、五育融合的创新点

(一)丰富了五育融合的理论认识

学校从课程开发、学科整合、个性发展等方面诠释了五育融合理论,对小学阶段如何使“立德树人”和五育融合落地进行了理论探究。

(二)探索了五育融合校本化实施途径

五育融合,消除了各学科教师固有的壁垒观,从学科本位转向对人的全面的关注;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强“具身”学习,重构跨学科视野下的课程知识链。不同学科教师利用学校校本课程基地,整合多学科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育人功能。

(三)重建了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生态

基于物型空间和系列项目、活动开发,师生教学不再囿于课堂教室,能基于校本资源进行实践体验和基于实际问题开展调查探究,在实践、探究、体验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动情,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五育融合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积极营建学习型学校,打造适应五育融合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班级建设体系以及整体性的学校文化体系,生成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学校管理方式,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努力打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之间的边界,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Wuxi Out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as continuously developed characteristic courses in the continuous school-based exploration for 25 years, forming a basic pattern of “Five Education Integration”with the juvenile military school as the core, the juvenile agricultural college, juvenil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llege as the two wings. The education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education, art and labor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a local “small integration” to an overall “big integration”, forming a new ecology and new mechanism for educating people with the “Five Education Integr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five educations; curriculum integration; education reform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21/09/24

上一篇:[课题博览]“三自”德育:中职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的创新实践
下一篇:[教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