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文学经典怎么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80后”上海女作家钱佳楠的作品。其实我对这位青年作家一点儿也不熟悉,读她的这本书,首先源于封底复旦大学王宏图教授的一段推荐语:“钱佳楠依据自己的切身体悟,从古代现代和外国翻译作品中选取了一批文本进行剖析,为学生打开了通向神奇世界的大门,这对长期积累的语文教学的积弊不能不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矫正。”可能是因为语文教师职业的关系,因此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花了一段时间细细阅读。作者在书中,从国际文凭(IB)课程的视角重新解读文学经典,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各领域多部经典名著。读毕掩卷,不仅为作者旁征博引的才华所折服,更为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陷入沉思。
一本好书会领你进入另一本书
在电子产品横行的时代,很多孩子被游戏、网站、视频迷得魂不守舍,他们不爱读书,静不下心来读书,对各种游戏、网站如数家珍,对文学经典却涉猎甚少。经典文学阅读呼唤放下电子产品,捧起书本,多读书,读好书。《文学经典怎么读》告诉我们“培养兴趣时需要挑自己读起来觉得有意思的书”“一本书就像一粒种子,会领你到另一本书”。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得我教的上届学生初一的时候,有几个学生家长都说孩子“从小到大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于是在阅读课上,我让他们挑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他们不约而同地挑了“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一本,不给他们任何阅读任务,不过多干涉他们的阅读过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享受阅读,沉浸阅读。没想到他们读完一本后,又读了这个系列的另一本,三个月就读完了七本,非常令人惊喜。紧接着,我又向他们推荐了《白海豹》,告诉他们其中不仅有非凡的想象,更有世界上唯一有雄心找到一片乐土的海豹柯提克!他们似信非信地又读了起来,很快欲罢不能,两周就读完了。然后,他们又转向一样脑洞大开的《西游记》。这样的情景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是的,一本好书就像一粒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把他们从一本书领到另一本书,长成文学世界里的大树浓荫。
《文学经典怎么读》的作者还在附录里专门附有比较详细的推荐书单,其中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从文自传》《人间草木》。让人更欣喜的是作者还贴心地列出了“提升青少年核心素养推荐书目”,这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大大的福袋。这些书就像一棵棵大树,一棵摇动另一棵,另一棵再摇动整个森林,就像《复活》把喜欢托尔斯泰的孩子领进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骆驼祥子》把喜欢北平生活的孩子领进《四世同堂》《城南旧事》……
拥有一把文本解读的神奇钥匙
文学经典所构筑的世界绚丽多姿、异彩纷呈,阅读教学就是教给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让他们徜徉其中,感悟汉语言的魅力,培养语文情怀。《文学经典怎么读》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文本的解读,为我们展示了她解读文本的高超技艺,“努力寻找文本字里行间隐含的意思”,横向比较和串联法,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探究主题,从字里行间寻找文心,从意象、核心艺术手法、抒情主人公、结构来破解现代诗歌等,把它们组合起来,就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带领学生推开了文本的神奇大门,流连于文学经典的殿堂。
记得在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学生用这把钥匙来解读,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石潭记》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当时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被贬到蛮荒的永州,寄情山水,写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从这些字里行间,学生能真切触摸到他寂寞处境中的忧伤抑郁之情,这就是本文的文心。
一般的课堂,学生能理解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如果采用《文学经典怎么读》的横向串联法,把《小石潭记》与柳宗元在同一时期的《钴鉧潭西小丘记》《钴鉧潭记》《捕蛇者说》进行横向串联阅读,学生们会发现柳宗元此时不仅有难以排遣的抑郁忧伤,还在自然美景中陶醉欢歌,更替民生疾苦而赤诚呐喊。他们就会懂得,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虽然眼前千沟万壑、心境难平,但依然热爱山山水水,依然心系天下黎民于水火。《文学经典怎么读》赋予学生一把神奇的钥匙,帮我们不断地打开文本的一扇扇大门,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柳宗元、多面的柳宗元。
这本书的作者说过,“希望我能把我阅读和诠释时的乐趣分享给你们,希望这本书可以抛砖引玉,让你们可以具备多种看待文本的视角”。当前的文学经典阅读教学呼唤教师“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文本解读的方法,让他们在文学经典中历经一段精彩的旅行:在通俗生动的行文中尽享轻松愉悦,在丰富精当的选文中领略名著的无限魅力,在严谨透彻的论述中收获满满,打开一扇扇通向神奇世界的大门。
每个学生都应有“高光时刻”
《文学经典怎么读》是钱佳楠的IB中文课程的讲稿。她在书中指出IB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我们没有参考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无论他的答案是什么”。记得当时看到这句话,让我两眼放光,心里狂喜,觅得知音,深有同感。因为当前文学经典阅读的课堂上有太多的人云亦云,太多的正统理解。这短短的一句话正是当今文学经典阅读要大力倡导的理念。
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他们能深入文本、真正与文本进行对话,用自己的逻辑和推理得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大放异彩。例如在阅读《威尼斯商人》时,我记得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不能简单地给夏洛克贴上‘贪婪’‘自私’‘冷酷’的标签。”他认为,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彼此结成深仇宿怨的原因之一在于价值观的根本分歧。一个认同自然经济的价值标准,另一个认同商品经济的价值标准,不能简单地用贪婪来评价夏洛克。夏洛克自己也说,他与安东尼奥进行的是“一场对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评价的诉讼”,他拒绝以“三倍原数的钱”来结束诉讼也证明他并非对金钱贪得无厌。再者,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复仇包含了宗教、民族、文化、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复杂内容,也不能简单地以“自私冷酷”来评价他。
他说得有理有据,学生们听得认真入神,我想那一刻就是他的“高光时刻”。文本常读常新,正是读者的不同会意构成了文学解读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样才会出现鲜活的课堂、高阶的思维、深刻的体验……这就是每个学生的“高光时刻”,我们呼唤这样的“高光时刻”,希望这样的时刻多一些,再多一些……
我们应该让学生的脑海中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文本的生命是作者赋予的,作品的意义由读者创造和延伸,读者才是解读文本意义的最终力量”。让他们坚信,文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读者对其作出了永无止境的多元解读,能产生一个个蕴含个体独特生命特征的文本意义。
愿老师和学生都能听到文学经典阅读的声声呼唤,愿学生在文学经典的大河中酣畅淋漓地弄潮,愿他们在文学的滋养下,眼里有光,内心足够强大,成为最好的自己,让生命诗情画意,江河浩荡。
(作者系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17日第11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