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编者按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3月份,“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面启动,反映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多所高校学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与记者一同蹲点调研,在一线亲身感受并撰写调研报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浓厚家国情怀。本报今日刊登其中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本次蹲点调研期间,笔者采访了西昌发射基地服务保障团队负责人李建斌、北京航天总医院血透中心主任吴甫民、研究院物流中心火工品保管员姜艳生。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航天人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宝贵品质;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在“大时代”生活的“小人物”,默默奉献的他们的命运与新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李建斌是西昌发射基地服务保障团队负责人。1993年,李建斌退伍后,来到航天一院工作。2007年,他被派往西昌,负责基地试验队员的服务保障工作。到如今,12年的服务保障工作实现了“零事故”。
李建斌感慨道,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饮食安全,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西昌基地能够做到十几年“零事故”,他感到很自豪,也很欣慰。
李建斌说,12年间,西昌基地的发射任务由每年六七发增至每年十几发。12年间,每一次发射任务,他都在现场。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是经历“最完整的”。“作为航天人,我感到很自豪,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李建斌说,航天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老一辈航天人开创的精神,是需要新一代航天人延续下去并继续开拓的精神。
从苏州医学院毕业后,吴甫民就被分配到北京航天总医院(当时被称为北京航天711医院),一直工作至今。
吴甫民过着“666”的生活——早上6点出门上班,晚上6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医生治病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因为事关人命;航天工作不能出现分毫纰漏,因为事关国安。
吴甫民说,长征系列火箭发射300多次,达到了99%的成功率,所有为之努力的航天人都值得尊敬。身为航天后勤服务人员,他的工作面向职工和家属,面向全社会,航天事业所要求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当中。航天元件形态各异,每位病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对于医生来说,许多事情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和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更好地承担一位医者的责任。
姜艳生是研究院物流中心一名火工品保管员。他每天都要对两万多平方米的库区进行日常安全检查,确保每一次入库、出库都做到按章操作、安全第一,还要对产品进行清点,逐件核实、记录、放入保险箱封装,保证所送产品完好送到用户手中。每件产品上都印有五号字大小的编号,在处理型号庞杂的产品时,姜艳生强调一定要“眼神好、认真仔细”。
姜艳生从2004年到房山工作开始,已经有15个年头了。对于未来生活,姜艳生心中始终怀着期待。他说:“有时候看到电视里的英雄,我会在心里问自己,我能不能当一个英雄。说实话,我不知道答案。不过我知道,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得起我的工作,对得起我拿到的工资。我现在就得这么干,就应该这么干!”
《中国教育报》2019年07月07日第3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