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时间:2019/07/17  点击:533


       

[摘  要]“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的重大举措。中央财经大学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实施精英教育战略、协同创新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国际化战略和依法治校战略“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协同创新;人才强校;依法治校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央财经大学成为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应用经济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校建设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我国高校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挑战,着力深化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在“双一流”建设的激烈竞争中赢得未来。

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央财经大学立足于70年的办学积淀,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确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学校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应用经济学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前列。建校百年目标是:到2050年,学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学校整体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名校。

为了实现这两大建设目标,学校正在以加强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培养一流人才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大力实施精英教育战略、协同创新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国际化战略和依法治校战略,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按照“中财大方案” ,以“五大战略”为抓手,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财经类院校中树立起一面旗帜,已经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并在全校师生中达成了广泛共识。

大力推进精英教育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和中心工作。作为高校,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校牢固树立“一流”“精英”意识,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具有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把高水平人才培养贯穿从入口到出口的各个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着力深化“三全育人”。结合财经类院校学生特点,把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摆在首位,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协同培养,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改革,用“问题链教学”点燃学生的头脑和心灵,打造“问题链”教学法的中财大品牌。

二是强化教师责任,质量为先抓培养。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本业意识,坚守三尺讲台。让更多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搭建教师教学能力比拼平台,广泛开展教学比武,积极开展传帮带,做好教学名师培育、评选和宣传推广;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开展课程教学研究,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课程吸引力,打造一批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和优秀教材;加强过程管理,加强考核监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反馈和保障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三是全程规划学生发展,提升服务学生创业就业水平。从学生进校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就业观和成才观的涵育和养成贯穿培养过程始终,引导毕业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树立起“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念,形成“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的良好就业氛围,鼓励毕业生成长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向上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学生毕业离校就业后的评估、追踪,将信息反馈到招生、培养环节,形成培养全过程的有机闭环;提高就业指导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毕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更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提升毕业学生的就业技能;主动对接用人单位,帮助学生实现好的就业,让每一位走出中财大校门的毕业生都成为宣传中财大的活名片。

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战略,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科研实力

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龙头,是学校能够在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抓好学科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学校立足于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努力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一是立足传统稳固优势。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核心,根据学科发展的主流、前沿及趋势,确定应用经济学等传统优势学科未来建设的目标、路径和配套措施,在此基础上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建设。二是注重特色培育优势。特色就是质量和竞争力。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着力发掘、培育中财大的特色学科,形成中财大特色优势学科领域、学科群,努力在差异化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三是瞄准前沿培育新兴学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前沿问题,加强统筹管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培育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学校目前申请到两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学科都是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下一步将设立校内交叉学科培育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支持,努力培育一批具有中财大特色、展示中财大优势的新兴、交叉学科。四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进一步明确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院长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结合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权责统一。建立“稳定发展”的基础性经费、“择优支持”的竞争性经费和“鼓励争先”的奖励性经费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经费支持模式,更好地支持各学科建设单位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主动服务意识,穿针引线搭建平台、引进资源,做好人才、资金、科研项目的对接,形成共同推进学科建设的合力。

科研水平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抓手。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急需和世界一流”的任务目标,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力求产出若干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理论成果;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和智库建设,努力产出若干项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应用成果;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科研实力。一是创新科研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好“放管服”,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以质量为导向改革和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增强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提升科研服务水平。提升科研处等部门的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不让科研人员把精力全用在填写各种表格、考虑如何报销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三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政府、业界、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头,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学校针对一流学者、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偏少,人力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等问题,努力在做优增量、激发存量上做文章。

一是在增量方面,有计划地引进高水平人才。紧贴学校“双一流”建设急需,主动出击,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巩固应用经济学学科高原地位、厚实理论经济学队伍,做强法学学科、管理学科群、统计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科,把师资、课程、教材、教学成果、论文、专著、科研项目和成果等做厚做尖。要求组织人事部门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做好人才的引进计划和梯队建设,做好人才的排兵布阵。

二是在存量方面,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导向体系,按照奉献度和贡献度来设计评价导向政策体系,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要做到优劳优酬,充分体现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教职工工作量及工作业绩的重要载体,激发教职工积极性;要做到项目规范,根据国家绩效工资改革要求,规范绩效工资发放项目;要注重公平,合理调整收入差距,引导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保质保量完成岗位职责和任务,在合理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上,保护创收等工作的积极性。

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双一流”建设要置于国际视野下进行建设和考量,必须深入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学校努力实行开放办学,找准对标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升学校的整体国际化水平。

一是提升教学科研的国际化水准。引入教学科研的国际通行标准,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精品课程与教材,在具备条件的学科推进专业、课程、项目、管理的国际认证,提高学科的全球竞争力。通过建立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设立国际化教学科研项目,推进与国际知名高校的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与竞争,着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二是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学生国外访学制度和国际交流制度。扩大在校生海外学习的比例,进一步推进与更多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是改革完善国际学生招生与培养。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国际学生招生与培养机制,建设国际学生生源基地,提高招生质量,扩大学生规模;完善国际学生培养方案,建设具有中财大特色的国际学生课程和教学体系。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不断规范内部治理体系。

一是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需要,是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是适应高等教育竞争的需要。学校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经过十多年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学校在校院两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办学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权责方面,校院之间权责划分不尽合理,权责不对称;运转方面,办学重心下移不够,二级学院没有真正成为办学实体;目标与任务导向方面,校部与学院协同不够,学院目标任务不够清晰;条块管理方面,头重脚轻,条条碎片化、项目化,块块疲于应付、各自为战;合约与编制方面,编制内合约管理、定岗定编不健全,进人、职称指标、绩效分配等存在大锅饭问题;激励方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激励体系不够不健全,导向还需优化。为此,学校将“按照一院一策、院为实体、权责匹配、分类支持”的基本原则,稳妥推进改革,有效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形成权责清晰、目标明确、制度规范、考核标准完善、激励体系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科学规范、层次清晰、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约束刚性,着力推进管理中心下移,强化依法治校。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对中央财经大学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需要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全面加强战略布局和战略实施,广泛挖掘师生员工、中财大校友以及各方资源,调动大家参与“双一流”建设的积极性,强化综合改革创新,强化多方协同推进,最终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愿景。

【作者何秀超: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19年第12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7/17

上一篇:这所从零起步的中学如何做到“低进高出”?
下一篇:《周国平少年哲学智慧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