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他扎根贫瘠的土地,守着简单的校舍,划着小船打着赤脚来教书。和泥土一样质朴的他,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誓为乡村教育坚守到底!——题记
李化勇,1981年3月参加教育工作,38年来一直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公山教学点任教。他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船夫”,教师和船夫这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职业,却在他身上共存了37年。
一叶扁舟载梦想
罗山县彭新镇公山村位于石山口水库上游,四面环山,水库多条支流贯穿而过,滋润着大片稻田,养育着库区百姓。水库伸出的“触角”把村子隔成了东西两部分。水面宽约500米,隔着河就可以看见对面的公山教学点。村子南边的孩子要到水库对岸的教学点上学,如果要绕水步行到学校,就要多走1个多小时的田间小路,横渡水库是最快捷的方式。
李化勇的家在石山口水库边,与学校隔河相望。为了节省时间,从李化勇的父亲开始,他们就划着小木船去学校。李化勇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也接过了他的船桨。
由于村中年轻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了,上学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很难按时接送孩子。每逢雨季,一些孩子上学都是望“洋”兴叹。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减轻家长们的负担,最开始,李化勇用村里给他买的大铁船接送40多个附近的学生。铁船没能坚持一年,李化勇又换成木船,常检查常修理,不用时涂上油放好。每次摆渡时,李老师都是先把船牢牢地固定在岸边,把孩子一个个抱上船,等孩子都上船后,他再跳上船,摇着桨,将船掉头,远离渡口……上午、下午,上学、放学,每逢汛期,这样的场景,李化勇每天都要在石山口水库上重复上演。
遇到干旱,河床干涸如草场,不用划船的李化勇每天都从河槽上走回来。阴雨天,河槽便满是淤积的泥沙,淹没膝盖的荒草让人难以行走,李化勇就卷起裤子打着赤脚提着鞋子从河槽穿过……
三十余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李化勇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勇气划着小船护送孩子,小船划破了8艘,乘坐过小船的孩子们一个个离开学校,走向梦想的天地。
一份执著守乡村
李化勇的父亲是一位老民办教师。当兄弟们都纷纷选择仕途时,1961年出生的他却在20岁时义无反顾地跟随父亲的脚步,从事起教育事业。1981年3月参加教育工作后,他屡次放弃离乡进城的调动机会,坚守在这个简陋的小学。李化勇说:“1981年参加工作时,可以去工厂,一个月工资是三十七块五,老师的工资是六块。我父亲认为兄弟几个必须要有一个人继承他做教育,我说那我试试吧!没想到这一试就喜欢上了,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曾经,教学点有三个年级,两个教学班,十几名学生,实行复式教学。因为贫困偏远,公山教学点很难留住老师。很多时候,李化勇是这所偏远小学唯一的教师,他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是后勤人员、保育员。
复式班的课堂上,李化勇先让二年级的学生读书、做练习,再拿起课本给一年级的学生讲解课文;然后再让一年级的学生读书、写字,又开始为二年级学生解答疑难,讲授知识。每节课,李老师就这样穿插着“复式”教学,连课程表上的体育、音乐、美术,一节也不落下。
“复式班教学,一定要提前备好课,备教材、备学生,时间要安排紧凑,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关键。”一心想把孩子教好的李化勇,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努力从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他潜心研究复式教学的方法,先后承担了县级课题“一、二年级复式教学方法初探”、省级课题“农村教学点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他的复式课堂教学法在全县得到推广。他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笛子吹得悠扬动听,孩子们都称他为“超人老师”。尽管教学点的条件很艰苦,但李化勇的语文课多次获得全镇教学评比第一名。
“李老师多年来一个人负责整个教学点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做得都非常好,我们也多次征求他的意见,想把他调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任教,他都不愿意,我们都很佩服他的坚守精神。”彭新镇中心校的校长提起他,总是内心充满感激和钦佩。
一片真情系学子
彭新镇是劳务输出大镇,90%的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孩子们远离父母、远离亲情,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李化勇最关注的。
乡村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有的性格倔强不好管理。李化勇很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常和他们谈心。他经常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该怎么办?有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他对孩子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责备多了关爱,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平时,李化勇老师的桌子上总是整齐地摆放着学生的作业本,书架上摆放的注音读物是一些爱心组织捐赠的,李化勇为每册书都编注了序号,组织学生学习阅读。
在学校,学生饿了找他,病了找他,受了委屈也找他。有一次上课,学生李波突然面色煞白,直冒冷汗,晕倒在地。李化勇急忙找人看护着其他学生,自己背起学生直奔几里外的诊所。平时,他的办公桌抽屉里,除了办公用品,还放有体温表、感冒药等,学生在校有了感冒发烧,他都能及时给学生处理后再送到诊所、医院。
李化勇的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但李化勇依然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资助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给学生买奖品。这些年来,他帮扶留守儿童近百人次。每学期初都要整理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家庭联系卡,让学生从关爱中得到前进的力量。
多年来,由于学校教师紧缺,李化勇遇到有事也没法请假,即使有病也要扛着。几十年积劳成疾,失眠顽症一直折磨着他,夜晚常常无法入眠,有时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一天深夜,他睡不着心情烦躁,迷迷糊糊起床了,却撞到墙上,又摔倒在地上,头和膝盖鲜血直流。第二天,李化勇头部缠着纱布,一拐一瘸地挪动双脚来到学校,二十多个孩子一齐围上来,关心地问:“老师,疼不疼?”孩子们的关心让他心里暖暖的。上课铃声响了,李化勇拿起课本走进课堂,听到孩子们一声声“老师好”,他又笑了。
2016年秋季开学前,李化勇还在住院,但是八月二十七号他却坚持要出院,为的是不耽误新学期的工作。不少人劝他好好休养一段,李化勇则说:“白天和学生在一起,心情和精神都很好。”用他妻子的话说,他要是离开了学校,恐怕会更严重。“孩子们就是他失眠的解药”。
“和孩子们融在一起,我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就会忘记痛苦、乐在其中。”可爱的学生是李化勇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30多年来,他坚守这所教学点,义务摆渡护送学生求学。为了这份热爱的工作,他双鬓染白,容颜渐老,却从不后悔。他把一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人民教师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心中。
李化勇老师的感人事迹也渐渐在当地传为佳话,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相继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近年来,他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信阳市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信阳市师德先进个人、信阳市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和荣誉,李化勇并没有满足和止步。当被问及准备在公山小学坚守到何时?今年已经58岁的李化勇不假思索地说道:“坚持到底!”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