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为了孩子的学习,几十年来我始终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李吉林
李吉林(1938--2019),女,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首批语文特级教师。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几十年从未离开教学一线,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基础教育。
创立情境教育 开拓教学新法
从1956年至今,李吉林一直扎根于一所小学——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专注于一件事——为了儿童的学习。她通过40余年持之以恒的实验与改革,创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她在20多年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选准了一个课题,又用30年的时间孜孜不倦进行研究和探索,攀登到辉煌高度,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回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校园。李吉林发现,当时的语文课堂枯燥刻板,毫无生气,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她决定打破常规,进行教学改革。她带孩子们来到蒲公英花丛边,看毛茸茸的种子飘飘悠悠地乘着春风飞向河那边;她带孩子们去观察船闸,看一艘艘的大驳船、帆船,排着长队开往长江;她和孩子们一起数玲珑古塔飞檐下叮当作响的风铃;她领着孩子们一起看中秋的满月怎样从小河那边冉冉升起……
李吉林还创造性地提出“口头作文”、“情境说话”、“观察情境作文”、“想象性作文”等独创作文样式。她的课成为孩子们最爱的课,她布置的作文成为孩子们最爱写的作文。无数次,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却说:“李老师,我们不休息!休息了会打断思路的。”一名小男孩甚至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我病了,躺在床上,心里想李老师今天要评讲作文了,我听不到了,心里怪难受的。”
“一切为了儿童”,是李吉林教育理念的核心。她生前常说:“我深感,是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智慧;我深感,爱能产生智慧,爱与智慧丰富了人生。”几十年来,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把实践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她撰写了350多篇论文,出版了28本专著。
1987年,她创造性地提出“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李吉林认识到优化的情境能促进儿童情感和潜在智慧。为了儿童的发展,她将情境教学拓展为“情境教育”。此后,基于1978年到1996年18年的局部课程实践,谨慎的李吉林直到2000年才作出回顾和梳理,提出“情境课程”主张,阐述“情境课程”的理念。2002年,她进一步根据情境课程的内容提出了“五大操作要义”。直到2007年,她才完成情境课程的专著《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整个过程跨越30年。
“情境教学”对当时以课本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是一次有力的突破,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不仅如此,李吉林还将情境教育的要素推广到其他学科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课之中,这一研究成果从一种教学方法,拓展为一种教学思想和课程体系。
情境教育基本理论及模式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先后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和“十五”重点课题,获评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李吉林也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是全国唯一的个人特等奖,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1年,李吉林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7年入选全国90位当代教育名家。当年11月16日,李吉林的3本情境教育专著英文版正式发行,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著作第一次走出国门。
在2017年冬,79岁的李吉林完整构建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在境中学、思、行、冶。历经40年余年,“李吉林情境教育体系”瓜熟蒂落,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界首次由一线教师创构的教育体系,思想、理论、实践三者兼而有之。一生为了儿童,一生奉献给儿童、一生为儿童研究儿童,李吉林做到了。
坚守一线 薪火相传1956年,18岁的李吉林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在任教的过程中,她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获得奖项无数,却从未离开这所校园,离开她爱的孩子们。她毕生扎根于教育一线,研究儿童与儿童教育,始终保持不泯的童心,从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儿童教育家,为无数孩子带来智慧和温暖。在李吉林心中,能够每天和天真稚气的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成长,也是李吉林一直致力的一项事业。她从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加以悉心扶持和培养。她面对面地教,手把手地带,放弃了许许多多的休息时间和休闲假日,费尽心血,无怨无悔。教师唐颖颖回忆说,1995年国庆节前夕,为了帮助自己参加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比赛,“胃出血在家休息的李老师,躺在病床上一遍又一遍琢磨教材,拖着疲惫的身体到校听试教、修改教案”。
情境教育吸引了很多外地年轻教师找上门来拜师学艺,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邀请她去讲学,其真诚和热切打动了李吉林。在济南,会议主办方组织登泰山,她却应邀去给当地老师上课;在郑州,她放弃去洛阳看牡丹,冒着滂沱大雨去信阳农村上示范课;在黄山脚下参加国际会议,她竟未登黄山。
从1956年至今,6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小学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从未离开,培养了三代人;60多年来,她一直对语文教学和教育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不断攀上新的高峰;60多年来,她始终保持谦虚开放的姿态,向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向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向她深爱的学生们学习,终成大家。
一生为了儿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首先想到的,还是牵挂一生的儿童。今年4月初,李吉林因病必须住院治疗。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她本可以去北京、上海等治疗经验更加丰富的医院。但她没有犹豫,第一时间选择了与她工作的地点、牵挂的孩子只有一线之隔的南通市中医院。住院当天,李吉林提出的唯一要求是:“病房要朝向学校,让我能看到孩子!”
据医生、护士回忆,李吉林住院后,每天早上她都要打开窗户,坐在床上聆听窗外孩子们上学时的熙熙攘攘,聆听学校上下课铃声的清脆嘹亮,聆听隔壁学校发出的每一丝声响。听到动情时,她会慢慢从床边站起,看看她最牵挂的学生。
“我仍然像孩子一样,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 “我仍然像儿童一样,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这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心里想着许多问题。”“我常常就是这样,像孩子般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设计教学,童心帮助我想出许多好办法。”这是李吉林在散文《我,长大的儿童》中的自述,也成为她一生的注脚。
李吉林因病逝世后,社会各界纷纷哀痛悼念。无论是曾经或正在受教于李老师的学生及其家长,还是受益于情境教学法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们,亦或是正在学习李老师相关理论的“准教师们”,都对李吉林老师的逝世表达了自己的悲痛和怀念。教育大家、一代名师都无法概括李吉林老师毕生的成就和奉献,愿您一路走好!
来源:本文由实习编辑丁思瑶、季晓旭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本期编辑:庄元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