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德育工作难搞?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学校教育就是过日子

时间:2019/08/01  点击:577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德育工作怎么做才能深入人心?以德育处为抓手真的有效吗?学校教育到底要追求什么?今天中教君为大家带来一位名校长与他所在学校的德育故事。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教改,提了很多新理念、新举措、新做法,但是学校的本质都没有变,这就是育人。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那么德育工作的成效就决定着这条生命‘线’的高度和长度。”近日,以“奔向2035,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2019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在四川乐山召开。会上,北京市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与参会者分享了育英学校的德育故事。

于会祥,北京育英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入选教育部首批校长国培指导专家。

一扇“有凹坑”的门: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

“学校的生活的第一要务是唤醒、激活学生。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允许学生犯错,引导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这才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在育英学校校长办公室对面的卫生间,有一扇特殊的“门”。2012年学校进行改造,将所有卫生间的门都换成了新的,但刚刚换完第二天,一扇门就被学生敲出了11个小坑。时任总务主任找到于校长说,这个卫生间来往的客人比较多,门上敲了这么多小坑,是不是对学校的影响不好。

于校长则另有考虑,他认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代表着学校的自尊,门上出现这11个小坑,不管是学生有意还是无意为之,都是我们教育的资源。于是学校在门旁贴了一张纸,上面写道——“门的脸面,你的尊严”。

如今,7年过去了,这扇门上依然是这11个小坑,没有更多。有一位同学听说这个故事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叫《永远的第11个凹坑,永远的文明》,贴在了这个门上。明年,育英学校将把这扇门请进学校博物馆,永远珍藏起来。这个故事还在继续,不断地引领育英学校的学生越来越文明,哪怕是在卫生间。

于校长强调:“德”这个字太沉重了,对这些天真烂漫、懵懵懂懂的未成年学生而言,不要轻易用我们的成年人对“德”的理解和标准去评判、去教化。我们的确是要“德育为先”,但是在管理当中,对未成年人的孩子而言,我们成年人说的“德”是要值得思考的。

一场讲座:学校是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

“学校是学生的学校,一定要让学生喜欢学校。同伴则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帮孩子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样孩子们才能喜欢这个学校,他的生活才有意义。”

在最近一个主题为“孩子最渴望什么样的教育”的大数据调研中,学生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渴望成为集体中有用的人”。于校长认为:在学生眼中,最让他们感到自豪和满足的并不是成绩,而是能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编者注:北京市育英学校是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的学校,现有150个教学班,6000多名学生。

这里就不得不提“育英学生大讲堂”。这个讲座每周一次,同开四个讲堂。同学讲、同学听、教师辅导。只要对主讲人的话题感兴趣,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可以报名参加。

这一场场场讲座看似普通,却在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舞台,让有梦想、爱钻研的同学分享他们所热爱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个人经历,为他们提供了展示风采与提升能力的机会,在整个育英校园中掀起了一股“人人为师,互相求学”的学风。

一份工作: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实践基地

“学校教育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去丰富、扩大、提升自己的生活领域和生活境界。促使他们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主动地承担各种不同的生活角色,引导他们在各种不同的生活建构活动当中丰富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人格。”

近些年,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校园外,清洁工等弱势群体被欺辱的事件更是令人发指。不过,于校长从来不怕育英学校出现校园欺凌,更不担心育英学子走向社会后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于校长的秘诀就是一份特殊的“工作”——高中的小学段实践岗位课程。

学校不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地,更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实践基地。在育英学校,所有高中生都有一门小学段课程,学生根据自己意愿,或是到食堂去择菜、分饭,或是去教学楼做保洁、保安……于校长坦言:这些孩子毕业以后很难再有机会从事这些工作,但这份体验经历将教会他们尊重每一份职业、尊重每一个人。

学生感悟:我跟着保洁师傅打扫卫生,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每天工作长达11个小时,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可现在我们仅工作了一天,就已经很累了,他们却每天都如此。每一节课间,我都会看到一尘不染的洗手台,这样的细节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其次,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我们做着最基层的工作,有不少来往的同学对我们的行为提出了质疑,甚至一种嘲笑的态度去看待,在我现在看来,职业和工作一样并不分三六九等。

此外,到小学去做志愿教师也是高中小学段课程内容之一,备课、上课、辅导、答疑,甚至做班主任。低年级学生与“学哥学姐”们亲切互动,树立了身边的榜样;高年级学生站在讲台上,踩在责任的肩膀上。“孩子们把责任心激发出来了,一切就好办了。他都当老师了,他好意思欺负小学生吗?”

学生感悟:这在志愿教师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责任的重要性,以及耐心和坚持。小学生不同于初高中生,他们有着一份还未逝去的童心和纯真,而我们需要保护他们、爱护他们,不让他们有任何的不安,就像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当你教会他们时,你的心里流露出的不只是胜利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值得,付出的值得。你能够在两天内和小学生建立十分美好的友谊,成为他们口中的“大哥哥”、“大姐姐”。

德育工作: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

在育英学校的花园里,有五六十棵桃树。一到秋季,果实挂满树梢,但没有学生擅自去采摘,而是让桃子静静地挂在枝头上,久而久之,自成一道富有韵味的风景。这正是学生懂规矩、守礼仪、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学校的品位与格调。根据这个观察,学校将“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作为学校的校风,作为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爱因斯坦说:“当学生把学校教给他的所有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于校长经常用这句话提醒育英学校的老师们,他认为教育就是过日子,德育工作的关键不在德育处、教育处,而是在无处不在的文化,在学校的一草一木中,在师生的举手投足间。(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高众 整理报道)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8/01

上一篇:全面提高教育部直属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下一篇:教育部公开曝光6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