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对外汉语教学架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

时间:2019/09/27  点击:499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汉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早;直至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代,中国古代实施对外汉语教学达到鼎盛时期;进入清代晚期之后渐趋式微,最终淹没于列强肆虐、战乱频仍的国势日衰之中。尽管如此,古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对于中外交流的作用与意义,弥足珍贵、源远流长。民国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屈指可数,于境外有先后赴英、赴美出任汉语教师的老舍(舒庆春)、赵元任和邓懿等著名学者,于国内有私人或境外教学机构开办的针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可见近代以来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前便已在国内外零星开展起来,但终因社会极不稳定,相应的教学活动难以维系。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汉语教学被作为一项事业并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在70年的发展中逐步走向世界。如今,全球已有155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30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以及5000多个教学点,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法令或政令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专业。

新中国成立,对外汉语教学重新走向世界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表达了摆脱屈辱外交的决心与方针。与此同时,新中国亟须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自此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在清华大学成立。1951—1961年间实施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主要针对来自60多个国家3300多名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等人于1952年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向海外派遣汉语教师的先河。根据相关资料,中国先后向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朝鲜、蒙古和越南等国家派遣了数十名对外汉语教师。1958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对外汉语教师教研成果结晶的首部《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堪称对外汉语教材的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于1962年成立的“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责任的高等学校和教研基地。该校于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2002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1965年,北京语言学院与其他22所大学合作,承担了3000多名越南等国家留学生的汉语预备教育任务。同年,《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创刊,成为新中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专业刊物。

该时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在教育规模、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等方面都有较快推进。在教育规模上,总体量进一步扩大,生源数量从1961年的几百人增长到数千人,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院校也从1所增至23所。由于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中外交流的现实需求,并经教师、学生、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受国外新式教学法的影响,教学体系协调发展。在教学方法上,经过教育实践和教学探索,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已初见端倪。而且,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汉语》和《汉语读本》等统编教材相继问世,既反映了当时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特征特点,也促进了中国语言文化在国外的推广和影响。在教师培养上,作为50年代政策的延续,教育部1961年印发《关于选拔中文系在校学生培养出国讲学教师的通知》,1964年在北京语言学院设立“出国汉语师资系”,以招收本科生为契机,实施对外汉语教师的专门培养;1961—1966年间,共培养了200多名出国储备汉语教师,并陆续向埃及、马里、刚果、柬埔寨、也门和法国派出。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很大改变。随着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欧和中美关系逐渐回暖、汉语被列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快速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恢复工作被国家提上日程,各高校陆续恢复招生与教学。1972年,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率先接受了200多名来自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的留学生;同年,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毛泽东主席于1974年题写校名。自1973年起,随着北京语言学院开始招收各国留学生,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也陆续启动招生和教学工作,三校当年合计接收了4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来华留学生。1972—1977年期间,我国内地共招收以学习汉语为主的来华生2200多人。

此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教学理论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如当时汉语教学法的范本《汉语课本》出版后即产生一定影响,并为其后的教材编写、教学实务和学科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1978年底之后,国家提出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之一受到重视,相应的教学规模、办学体制和学科建设获得较大发展。1983年,“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被教育部确认并正式设立;1987年,由8个部门组建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获准成立,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国家教委直属事业单位,简称“国家汉办”;1989年,国家教委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事业”。

在教学规模方面,1978—1988年期间对外汉语教学的生源主要以来华留学生为主;中国内地的40余所高校先后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共接收来自130余个国家的1.3万多名留学生和3.3万多名短期来华进修生;1988年在校长期生达到5000多人。自1983年在京沪4所院校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后,1986年在部分院校招收硕士研究生,其后于1999年设立首个该专业博士点,标志着该学科完整学历教育体系的确立。与此同时,针对海外华侨子女、外交人员、商务人员等各类境外人员需求的“对外汉语”非高等教育学历教学形式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会议和学术成就也层出不穷。1980年举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美学术讨论会;1983年召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1985年举办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1987年召开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并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198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并将5年前组建的“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和《世界汉语教学》(1987)相继创刊后,吕必松教授首次提出,应当把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并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学科建设的任务。

1981年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代表了当时对外汉语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准;1986年出版的《初级汉语课本》、198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教程》等都是对外汉语教材成果。此外,“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研制与推广,逐步形成了由低到高的考试系列,满足了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汉语考试需求,对汉语走向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等级标准和系列大纲的研发与推出,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实施对外汉语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标准化汉语水平考试被确立为“由母语国家作为主体实施的”国家级考试;199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11年前组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8个部门增加到12个。

中国内地对外汉语教育的整体规模呈现扩大状态,教学机构、师资、能力和受教人员普遍增长:以接受汉语教学为主(约占85%)的来华留学生数量已达到4万余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已从1965年的23所发展到数百所;由“国家汉办”及各高校选派对外汉语教学出国储备师资达到数千人;1998年时仅在京的驻华使团职员和外企员工参加汉语培训的人员就有4000多人。

本时期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研究活动有所增加。1992年举办“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同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1994年1月召开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1994年12月举办对外汉语教学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1997年召开(第一次全国)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1999年召开第二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2000年召开第二次全国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

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进入高速发展期

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各国对汉语学习和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对外汉语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孔子学院和华文学校则为世界提供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机会,成为增进中外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在学科建设方面,以“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汉语发展”为宗旨的“世界汉语大会”2005年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向汉语国际推广”的转折。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于2012年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标志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与提升。截至2015年,本科在校生63933人,专业硕士学位在校生10133人;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6170人。截至2016年底,10余所高校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点,10多所高校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下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学位点。截至2018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398所,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7年设立后增至147个,设立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并首次试点在7所高校招收该学位博士生22人。

我国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这一年组建的“孔子学院总部”与17年前成立的“国家汉办”合署办公;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也于2006年更名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孔院的建设与发展,多次出席孔子学院活动并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时致信祝贺。中国政府有关推广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的政策文件大量出台,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孔子学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

截至2019年6月,全球已有155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30所孔子学院和1129个孔子课堂以及5000多个教学点;聘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67万多人,学员总数187万人,累计面授学员1100多万人;累计派出10多万名中方院长、教师和志愿者;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法令政令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专业。

孔子学院通过研发和完善国际汉语的教师标准、学习(能力)标准、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逐步建立健全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标准体系,促使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孔院通过建立“汉语水平考试制度”、举办“联合国官员中文培训班”、创办《孔子学院双语期刊》、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办“网络孔子学院”以及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吸引数亿名各国民众参与体验,构建全球性多样化的汉语国际教育网络;孔子学院通过制定《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等各类汉语教材标准和评估体系,开发认证和推广出版了各类多语种汉语教材和工具书等大量教学产品。

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开创新局面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以此为桥梁的中国文化推广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系统梳理70年的成长轨迹,科学构建“放管服”体制下“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支撑,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础,以孔院华校教学为平台”的新战略,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对于加快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学体系建设,发展繁荣新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给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建设增加新高度、设置新目标;中外多领域互学互鉴与包容共享的交流合作不断进取,给汉语国际教育的深入推进提出了新要求、开辟了新局面。这些是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者、项目责任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为我们继续努力把对外汉语这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西安思源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7日第7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9/27

上一篇:青岛理工大学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
下一篇:来华留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