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来华留学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中国教育品牌

时间:2019/09/27  点击:500


       

继承中国古代接受和培养“遣唐使”的传统,并借鉴当代发达国家“通过留学生教育不断向世界传播本土文化、提高本国影响力”的作为,1949年以来,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来华留学教育”,这既是对来华留学事业的肯定,也指明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的来华留学事业发展经历了起步奠基、稳步调整、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70年来,来华留学事业在规模方面不断拓展和扩大,在质量方面不断增强和提升,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在服务能力和规范管理方面不断改善和提高。

70年来,来华留学教育已构建成为“规模庞大、学科齐全、多级覆盖、模式多样、面向全球”的现代化国际教育体系,全球性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70年来,来华留学活动成为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增量基本稳定,层次稳步提升,分布趋于合理,品牌逐渐确立,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日益凸显。

    70年来华留学稳步调整、快速发展

1949—1977年,起步奠基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高度重视来华留学工作。当时,我国主要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对外交往。根据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会议研究决定,1950年底到1951年初,来自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5个国家的33名留学生陆续入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来华留学生。

1954年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之后,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在亚非拉民族运动中独立国家的建交日益增多,截至1969年达到51个,相关国家留学生相继来华,留学生国别来源日益丰富。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少量接受来自西欧、北美和日本的留学人员,留学生国别来源由点及面覆盖到各大洲。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截至1978年与我国建交国家迅速增至117个来华留学生人数随之逐年增长。

在拥有了原子弹、人造卫星、核潜艇、运十飞机和银河计算机等一大批为国立威的成就基础上,中国先后招收和培养了12800多名外国留学生,为其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一是在配合国家外交布局的进程中,促进并加深了各国来华留学生对新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二是对于来华留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奠基性和开创性作用,三是为改革开放后来华留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机构、制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性铺垫与经验性积累。

1978—2000年,稳步调整阶段。1978年12月之后,改革开放政策逐渐盘活了内地经济市场和社会资源,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伴生现象,逐步焕发生机与活力,继而进入了以中美建交为标志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相互增派留学人员的时期。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在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学位,对于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者,可以授予相应的学位。来华留学生学位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步入正轨,也是来华留学生结构层次不断提升和优化的新起点。

从1984年起,我国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类别已经涵盖语言生、学历生、进修生和研究学者。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领域体制机制的探索、调整和改革,初步建立起了来华留学事业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在相继推出“211”“985”等重点高教建设项目、推动高水平大学发展建设的同时,高校获得相关办学自主权,成为招收和管理外国留学生的主体,并调整以公费来华生源为主的模式,开始招收自费留学生。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推动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和层次进一步提高;1997年颁布了《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年度评审暂行办法》,探索奖学金生年度评审制度;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进一步开放和发展;2000年印发《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指导来华留学教育规范管理。

在此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或科研机构合计接受和培养了约35.06万名各类留学生,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32059名,占9.14%,自费留学生约31.85万名,占90.86%;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不断向教育发达国家扩展,质量和层次有所提升;来华留学事业的宗旨和意义由主要服务于我国的外交大局逐步拓展到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政策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管理模式由政府直接管理逐步朝着“学校成为主体、政府负责调控”的方向转变。

2001—2019年,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尤其是自费生或境外奖学金生的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强化培养知华、友华中高端人才的力度,成为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责任。

在1978—2018年的40年间,来华留学人员的年度规模人数从1236人增加到49.22万人,增加397倍;具有接受资质的高校也从35所增加到1004所,增长近28倍。在2001—2009年期间,来华生规模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在2010—2018年期间,年度来华留学生规模从26.51万人增长到49.22万人,9年间提高了1.86倍。另有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就有13万多名外籍学生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和各类中小学就学,加之当年44.3万在华留学生,各级各类外籍学生总数已逾57万人。

2007年,教育部先后制定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新生学籍和外国留学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实施办法》,使得来华留学的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有所提高。2010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留学中国计划》等文件,就来华留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来华留学事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新时代来华留学的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更实的标准和要求。2016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据此制定了涉及来华留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配套文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此作为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方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活动的定位不断提高、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成为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增大的主体区域。2016年的来华留学生共20.77万人,同比增幅达13.6%,高于世界各国平均增速;中国政府奖学金实行政策倾斜,达到61%,比2012年提高8.4%。2018年的来华生人数达到26.06万人,占比上升到52.95%,同比增长6.48%;共有4.07万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占比增加到65%。

    来华留学学历生比例逐年提高

以2016年与2012年的高等教育来华留学数据对比为例,2016年的总规模比2012年增长35%,学历生比2012年提高7%,硕博研究生人数比2012年提高3.4%;教育、理科、工科和农学等来华生数量增幅均超过100%,经济、西医、文学、法学、管理等来华生数量增幅均超过50%,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总数增加70%,中国奖学金生中的硕博研究生比例比2012年增加12%。

据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数据,从生源的国别和学历结构上来看,来华生总规模达到49.22万人,生源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六大洲;亚洲国家和地区仍是最大生源地,占比59.95%;非洲略高于欧洲,占比分别为16.57%和14.96%;美洲占比7.26%,大洋洲占比1.27%。接受学历教育

的总计258122人,占比52.44%,比2017年增加16579人,同比增加6.86%;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85062人,比2017年增加12.28%,其中,博士生25618人,硕士生59444人;接受非学历教育的有23.41万人,占比47.56%。学习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的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同比增幅超过20%。

从来华生的学费渠道上来看,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有63041人,占比12.81%,自费或境外机构奖学金等其他类留学生有42.9万人,占比87.19%。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国家规模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财政提供的来华留学奖学金总额在国际上尚属中等水平;表明我国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总体上来看基本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与惯例;中国政府以奖学金形式资助对方国家学生来华留学的同时,众多中国学生也在源源不断地通过对方国家提供的奖学金赴海外留学。

从来华留学的规范管理来看,构建完整的来华留学政策体系,对于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吸引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表明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来华留学招生、医保、教学、管理、服务和就业等各方面的法规制度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链条。一是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完善来华留学预科教育体系,建设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评选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培训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设立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二是印发《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来华留学生的招收和培养条件,规范学校和各部门的管理责任。三是印发《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打通来华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提升来华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四是印发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个全国统一的规范标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五是教育部明确提出来华留学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规范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留学中国”走向内涵式发展

今后,来华留学将更加国际化。聚焦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来华留学教育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留学中国”品牌,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中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十分庞大,随着中外加强战略沟通、推进务实合作,促进教育国际交流深度拓展,必将给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带来更多新机遇。全球联系日益密切,但“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来华留学教育将借鉴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处理好国际竞争与国内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对标国际标准、打造国际化品牌等措施,吸引更多国际学生,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优秀青年出国留学的首选目的国。

来华留学将更强专业化。聚焦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这一制高点、稳步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以教育合作的共赢之举、以更加开放的谦逊姿态拥抱世界青年,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从扩大规模到提质增效是国际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来华留学教育专业化需要完成的历史转型。针对来华留学教育链上的关键短板,就要围绕改革前沿强化前瞻布局,系统构建支持体系,进而不断提升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化水平,规范管理国际学生的专业化行为,助力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专业化建设。

来华留学将更具特色化。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活动的推进,既是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增进中外人民了解和交流的纽带,也是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和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乘着新中国成立70年宏伟成就的东风,来华留学事业要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规划的路径与重点,全面深化来华留学教学管理的综合改革与体制创新;实现新时代来华留学的教育理念、发展目标、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现代化,让“留学中国”的内涵更足、质量更优、品牌更强、特色更浓,努力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

(栾凤池系中国[华东]石油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王俞苹系中国[华东]石油大学高等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陈伟系泰国清迈北方大学在读留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7日第6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9/27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架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桥梁
下一篇:艺术送教补乡村美育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