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优化课程供给 满足个性需求

时间:2019/05/29  点击:592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巡礼②

在高校林立的首都北京,有这样一所为中小学生开设的“学院”,它没有围墙、没有统一的课表、没有固定的教师……所有东城区的学生,都可以在学院提供的选课平台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形成一张专属的个性化课表。学生们根据课程的安排,走进不同的中小学,走进少年宫、科技馆,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博物馆等地方,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成为伙伴。这就是东城区的“学院制”改革带给东城学子实实在在的福利。

时代问卷催生“学院制”综合改革

何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份时代的问卷。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是答题人,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都是阅卷者。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学区制改革等系列举措,实现了区域教育资源高位均衡。在由结构调整转向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认为,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提供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面对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供给不均衡、学校课程供给不充分、学校课程建设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自2010年起,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实施“学院制”综合改革,设置了多样化、可自主选择的地方课程,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探索“学院制”课程供给模式,为教育供需对接提供了区域解决方案。

创设协同育人的课程供给共同体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在“学院制”课程构建与实施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自2010年起,东城区教委先后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成立了科技学院、文艺学院等专业学院,2015年在学区化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学区的学习中心,即学区分院。同时,为了整体统筹“学院制”课程建设,于2015年成立了青少年教育学院总院。5年来,东城区教委基于多主体参与、协同共管的核心思想,完成了“学院制”的顶层设计,即创设了一个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育人的课程供给共同体——“1+N+8+X”,同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与制度、设立专项经费等举措,推进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与学院制构想的落地。

“1+N+8+X”的模式构架即:1个总院、N个专业学院、8个学区分院及若干个课程基地。

“N”是依托校外教育单位而成立的专业学院。如依托少年宫、科技馆、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等成立了“文化艺术学院”“科学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学院”“体质健康学院”等7个专业学院,各专业学院利用自身专业领域的优势,开发专业课程,拓宽了课程的服务半径。

“8”指的是东城区共分为8个学区,每个学区的职业教育学校成为学区分院。各学区分院为学生开设职业体验课程,满足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需求。例如,经济学课程帮助学生从家庭短途旅游的预算设计中提升财商能力,厨艺课程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劳动教育,也让他们体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的关联。这些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实现了职普融通,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X”是指若干个课程基地。其中一部分是区域内拥有优质、特色课程的中小学校,例如为全区学生提供博物馆课程、绘画书法课程的史家小学、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另一部分是社会上拥有优质课程资源的各类单位,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资源单位,通过基地授课或送课到校的形式,实现校内外、教育系统内外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虚拟的“N”“X”突出了参与主体的不断拓展,体现了此模式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1”是指青少年教育学院总院。随着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加,面临着由谁来统筹、协调、规划课程资源的问题。于是,依托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成立了青少年教育学院总院,总院负责制定和输出课程标准与制度,协调和监控课程建设与实施。

这样一个多主体、多形态的课程供给方式,通过一层层打破校际壁垒,打破教育系统内外壁垒,使“学院制”课程供给跨越了学校课程的界限,探索出一种“共享教育”“共享课程”的模式,即弱化教育资源的拥有权,强化使用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而开创区域课程服务学生成长的育人新局面。

以课程群、课程链样态构建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

在东城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这张课表的特殊之处是,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至2门“学院制”课程。学习同一门课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班级,甚至是不同的学校,他们因为同样的爱好成为学习伙伴。

以电动能源车组装为载体的综合创新实践课程就是其中一门明星课程。在这门选修课上,学生跨年级组成车队,并且根据特长在车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生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将一根根铁管、一块块电路板,依据图纸拼装搭建成一辆能够真正运行在赛道上的电动车。在组装好车身后,车队成员还要讨论、设计个性突出、彰显特色的车衣,并通过演讲向观众介绍自己车队的设计理念。当学生们穿上赛手服装,驾驶着自己亲手组装的车辆在赛场上奔驰的时候,家长们特别感慨课程带给孩子的变化,感谢“学院制”课程给孩子们搭建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化海启航”项目是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的项目之一,是针对有较高化学素养的高中生开设的提升课程。每个周末,来自东城区不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都会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的化学实验室,跟着北师大化学学院的教授们学习。在这里他们拓展了学校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让他们高兴的是,很多在学校做不了的化学实验,都能在北师大专业的化学实验室里完成。一个学生说:“非常幸运我能和志同道合的同学来到这里上课。这里的课让我涉猎到更广、更深的知识,发展了我的兴趣,挖掘了我的潜能,对我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选择都非常有帮助。”

这只是青少年教育学院正在实施的400余门课程的一个缩影。几年来,青少年教育学院以课程群、课程链的样态为学生构建起一个立体交叉可选择的区域课程体系。

课程群是为满足不同兴趣学生发展需求形成的样态。“学院制”课程从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职业与社会、体质与健康、国际理解、综合实验与实践等领域,构建了几大课程群。课程群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需求会有所增减和完善。其中,总院及中小学课程基地校开发与实施的特色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归属不同课程群。专业学院提供的课程主要以学生各类兴趣爱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兴趣启蒙和扬长式个性培养。学区分院的课程主要针对生涯启蒙与社会生活需求,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部分课程基地承担的综合实验实践课程,满足了学生学术启蒙和创新探究的需求。目前6个课程群共有430门课程处于全面实施的状态。

课程链是为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发展需求贯通培养形成的样态。“学院制”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构建了不同学段学生发展需求的12年贯通培养的课程链。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提升性课程三个层级。基础性课程是学院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为全体学生开设的普及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是依据差异性发展为满足大部分学生需求而设置的。提升性课程是面向在某方面有浓厚兴趣与特长并有拓展提升需求的学生而设置的,帮助学生实现扬长式个性发展。

课程链和课程群的交叉点,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轨迹。“学院制”课程的目标是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通过12年连贯的课程链建设和若干个课程群建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学段可追踪的课程,最终描绘出每一个学生个性化成长地图。

经过几年的探索,“学院制”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纵横交错、丰富可选择的服务产品,还通过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等系列机制的建设确保了服务产品的有效运行,最终实现了供需之间的对接。未来,东城区还将从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建立“学院制”课程品牌发展机制、建立“学院制”云课堂、构建学生发展大平台等方面不断探索,以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高品质教育需求。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完成的《创新机制,探索“学院制”课程供给模式》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29日第9版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5/29

上一篇:励志口号莫止于呼喊
下一篇:好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