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编辑出版:《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20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64/F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bianji7@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皓月写字楼二层

网址: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

落实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能力

时间:2019/06/28  点击:608


       

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开办于1947年,是学校开办最早、积淀最深、实力最强的传统优势专业。2012年该专业成为国家级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是贵州省区域一流学科、国家级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于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以七年的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瞄准一流教育,谋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983 年参加全国统考,获得西南地区第一名;在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得西南西北分赛区一等奖,总决赛三等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6名,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获得一等奖1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近三年,学校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62项、省级立项134项、校级立项309项,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立项19项,省级39项,校级109项。

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现已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贵州省一流专业、贵州省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获得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3项;临床医学是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各类学科14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国家级课程2门。近五年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900余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9项(连续7年在贵州省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76篇,SCI收录115篇;获各级科技成果奖30项,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编参编专著及教材4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176项。

聚焦质量提升,强内涵。“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卓越医生计划带动,专业综合改革拉动、本科教学工程支撑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路线图,凝练了“一轴三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一轴心:以学生为中心,三联动:“医学科学”培养序列、“医学人文”培养序列、“医学实践”培养序列等三序列联动。具体来说:通过3个序列联动,建成人才培养的匹配矩阵,打造遵医临床样本。通过3个路径,实现知识体系向教学体系建设的转化、教学体系向岗位胜任力的转化。实现3个衔接:目标体系与岗位胜任力的衔接;知识体系与课程计划、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学体系与医学教育标准的衔接。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衡量大学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大学整体发展规划、医学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等层面融入师资队伍建设内容,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事、教务及教师工作部(处)等多部门配合,利用多方资源,以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为导向,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工程,开展系统、规范的专业师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培并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近3年,学校用于引进人才、学历提升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的资金达3000万元。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逐步构建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从学习到生活全方位、从教师到行政人员全员参与的“三育人”体系,有力促进了“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学风和“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校风的形成,实现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品德培养、学业指导和行为规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强化服务功能,作贡献。作为贵州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临床医学专业在招生工作中贯彻国家招生政策,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承担农村、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招生任务,涉及统招、免费医学定向、专项、民族班等类型。珠海校区生源 70%来自于贵州省,符合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定位。临床医学专业是本校布点最多,类型最全的招生专业,2015-2017年先后在贵州、四川、重庆进行一本批次招生,2018年又增加甘肃、河南、江西、青海、山西、云南、吉林、黑龙江、江苏等9省一本批次招生。近 3 年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在年均 1000 人左右。国家执业医师过关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近三年就业率达92%以上,毕业率98%以上,学位授予率95%以上,升学率15-21%;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满意度达95.8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100%;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西南西北分赛区一等奖,总决赛三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三等奖、优秀奖分别为1、6、10名,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19项,省级39项,校级109项。订单定向医学生首届执业医师过关率达86%,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媒体专题报道,并多次在全国医学教育会议中进行专题报告。毕业生中既有成绩卓著的医学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如:被誉为“中国反兴奋剂之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杨天乐教授;放射诊断学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等。更有扎根基层的卫生事业领导者和建设者,如:全国优秀基层呼吸专科医师廖江荣;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王作飞等。在贵州省多数医院领导班子中均有我校毕业生。这些杰出校友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贵州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着眼未来规划,谱新篇。秉承“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坚持服从国家需求、回应社会关切、保持学校发展,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医学教育客观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分阶段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近十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医学教育模式重大变革以及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对接社会和行业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临床医学专业一轴三联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岗位胜任力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促进教学体系向岗位胜任能力的转变。大力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加快推动以学科为中心向系统整合的教学模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校院联合,推进协同育人,开展以“注重临床、重视实践,加强技能、培养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发挥名医名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师带徒”教育体系。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秉承“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校训,将长征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扫码了解学校更多招生资讯:

(作者:遵义医科大学招就处 薛亮 王超)


本文由: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乡镇企业导报杂志社编辑部

2019/06/28

上一篇:北华航天工院点燃学校转型“主引擎”
下一篇:高考改革对高校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